红原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城漫笔在巴西在俄界 [复制链接]

1#

丰文茂/文

今年受疫情所困,就蜗居在这鲁西北的小城里,哪里也没有去。因此就怀念自由外出旅行的日子。

去年9月初,我和几个朋友在川北旅游,驱车从阿坝经红原到达若尔盖县班佑村,如果不停留,用不了一天的时间。但八十多年前,红军却走得十分艰难。

阿坝是红二、红四方面军穿越草地的起点,红原则是红一和部分红四方面军穿越草地的中点。红一方面军从毛儿盖出发,到达红原已经很艰苦了。红军长征时,这里很荒凉,也没有居民,解放后为纪念长征才在这里设置了县城。如今这里已是繁华的旅游歇息地。出红原到达日干乔红军长征纪念地,这是一块草原中隆起的高地,站在高地上可以腑瞰茫茫草原。也可以沿着木栈道深入草原腹地领略一下草原风光,开着小花的草根下泛着黑色的泥水。这里是红军过草地最艰苦的地方,没有粮食,没有人烟,没有树木,连飞鸟也见不到。茫茫草原埋没了无数年轻的红军生命。我们特意探访了红军走出草地见到的第一个村庄班佑村,如今仍是一个很小的村庄。在村外路口有一个雕塑群,是对牺牲在草原中红军生命的纪念。

我们怀着朝圣的心情,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寻找巴西会议旧址。离开松潘大草原,进入山区,在淅淅冷雨中,我们按照手机导航和道路指示路线,在山路中几经盘桓,终于停靠在一个不大的村庄路口。在细雨中没有路人,住户中也不见人影。我们抬头向周边探寻,可见山上另一个拐弯处似乎有宏伟一点的建筑。踏步向上,果然是一个不大的纪念馆,竟然是我们苦苦寻觅的“巴西会议纪念馆”。没看清工作人员的面孔,只听到一声亲切的吩咐:“登记一下”。门口有一本参观人员登记册,翻了一下,见少有人来。我们敛声屏气,在纪念馆内探寻红军长征在此留下的气息。纪念馆外,是班佑寺的遗迹,只留下几堵断垣残壁。

红军在毛儿盖出发时,没有人能说清楚如何穿越松潘西北的这片无边无际的茫茫大草原,连当地藏民也没有确切把握能带领红军走出这块没有人烟的土地。红军原计划从班佑折向北方,再穿茫茫大草原,经郎木寺进入甘南,但前锋部队与国民党阻击部队一交火,就缴获了一张五十万分之一的作战地图,标识着从班佑一路向东北方向经腊子口还有一条进入甘南的路;而且,这条路人烟稠密,物产丰富,容易筹集粮食。据此,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改变了进入甘南的行军路线。

毛泽东走出了松潘大草原,进入了山区,在山脚下一座藏民的房子里住下,得到了红军打赢了包座战役的消息,这是红军走出草地的第一个大胜仗。他一面电报催促张国焘速来汇师,一面思考红军的未来。而张国焘的左路军走到嘎曲河边不走了,一边折返阿坝,一边电报催促右路军南返。

从年9月2日到9月9日,毛泽东一直在巴西藏胞的房子里无奈的等待。他和张国焘电报往来不断,中央要求队伍向北,张国焘携兵自重,要改变中央决定向南。

这是毛泽东一生最至暗时刻。但毛泽东对他的革命理想和政治信仰的执著与坚守无人可比。

9月9日夜,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五位政治局委员在巴西班佑寺大雄宝殿内召开了著名的“巴西会议”。毛泽东毅然决定,带领部分队伍先行北上。在山路上,毛泽东面对张国焘的追随者说了一段具有惊人的预见性的话:中央认为北上是正确的。南下是没有出路的。我相信,不出一年,你们一定会北上。我们前面走,给你们开路,欢迎你们后面跟上来。

我们也改变了行进路线,原计划从若尔盖向北经郎木寺进入“人间仙境”扎尕那,临时动议沿着伟人毛泽东走过的路线考察,在山路中寻找俄界,并一路前行,前往腊子口、哈达铺……

道路更加曲折难行,一面是悬崖峭壁,一面是深沟激流,山谷里古木参天。俄界当年是由一位杨姓藏族土司统治的小村落,如今的新农村已经建设得整齐亮丽。不大的纪念馆前有一个相对开阔的小广场,但在冷雨中不见游人。纪念馆门没有上锁,也没有工作人员,我们自己推开门,打开灯,自觉屏气敛声,唯恐惊扰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留下的气息。

9月12日,毛泽东到达俄界。在这里,毛泽东又一次召开会议,统一思想,继续电报催促张国焘跟随中央北上。俄界会议后,红军翻过了长征路上最后一座海拔超过米的雪山。前方已打下了进入甘肃的大门--天险腊子口,往前走就是人声鼎沸、粮食充足的哈达铺了。

中央红军在江西瑞金出发时,有八万六千人。血战湘江后,损失了近五万人。红一、四方面军会师时,两军超过十几万人。而从俄界出发时,大部分队伍留在了张国焘的左路军,经缩编后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只有八千多人,其中战斗人员已不足六千人了。但伟人毛泽东很乐观,在哈达铺的关帝庙前,他面对红军团以上干部开始了风趣幽默的讲话:什么叫胜利?咱们走了那么多路,打了那么多仗,现在能安稳地在这个关帝庙里开会,就是胜利。以前有同志总是问,咱们到底要走到哪里去?现在我们有答案了,我们要走到陕北,因为那里有刘志丹和徐海东的红军……咱们只有八千多人,少了点,可是目标也小了。咱们别张扬,也别悲观,一九二九年红四军下山的时候,人更少。咱们人少,但都是在政治上、经验上和体力上经过锻炼的,可以以一当十,以十当百。同志们,胜利前进吧!到陕北只有七八百里了!

年9月23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离开哈达铺向北出发了。红军的前途光明,从这里一步步走向胜利了!

年12月12日星期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