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最权威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年,一部《第三极》让万千网友对大美西藏神往不已,对藏文化叹为观止。
年末,《极地》再次以电影和诗一样的语言,展现了藏区绝美自然和平凡日常的生活,震惊了我们。
很多人看完这两部纪录片,觉得还是不够过瘾啊。
尤其是大部分都仅仅是西藏地区,那其他藏区的百姓是如何生活的呢?
别急,这不又有一部值得你我疯狂打电话的同类型纪录片播出了。
而且这次所瞄准的是川藏地区,那里的自然、人文,那里的生命与生机。
片名——《香巴拉深处》。
“香巴拉”这个名字就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的味道,其取自藏语,也可翻译为“香格里拉”(是不是熟悉多了)。意为“极乐世界”。
“香巴拉”代表着人们向往的仙境与净土,也是四川藏区文化的象征。
本片之所以说与另外两部纪录片一脉相承,是因为这部纪录片的制片人颜占领也是《第三极》的总制片人。
而且导演闫大众和《极地》的导演一样来自《舌尖上的中国》导演团队。
《香巴拉深处》共分5集,包括“乐园”、“传承”、“秘境”、“相遇”、“心愿”5个子主题。在展现藏区山川湖海庙的同时,通过20多个小故事表达藏区人民的生活景观。
这些故事,这些人才是构成、链接自然、人文、世界的核心所在。
我们随手摘一个故事,
39岁的帕花甲是川西红原县瓦切乡的牧民,他从小就练习骑马、驯马,驯服过很多优秀的赛马。
驯马、牧牛、养家是他成年后最主要的事业。
生在草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能在赛马大会上夺得冠军,是至高的荣誉。
所以,帕花甲对自己的儿女同样要求严格,自小就要学习骑马赶牛。而且,他们是不会佩马鞍的。
儿子达娃亮吾就是一个特别喜欢与马为伴的孩子,就像城市里养着宠物的孩子,它们不止是宠物或者畜生,而是陪伴的朋友。
在唐克草原的赛马大会上,他训练的纯种河曲赛马姜玛尔以超强实力夺得冠军,被专业的马术俱乐部相中。
为了让姜玛尔得到更专业的训练,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帕花甲决定转让这匹良驹。
可对于儿子达娃亮吾而言,这是要被迫和自己的朋友、玩伴分别,他哭了。
第二天,他很不情愿的牵着马儿出门,眼神中带着伤心和不舍,但仍然要学会道别,这是一个孩子在成长路上的必经之路。
帕花甲和儿子、女儿牵着马儿坐在草地上,孩子依偎在爸爸身旁,
爸爸叮嘱,爸爸出门几天,你们要帮阿妈拴小牛,爸爸会给儿子买一匹更好的赛马,好不好。
三个人说着开心的玩闹起来,夕阳下,草地上,其乐融融,天伦之乐。人和自然相映成趣,幸福和美丽融为一体。
在第一集《乐园》里,除了草原人家与赛马的故事,还有下面几个故事。
人与梅花鹿的斗智斗勇,从圈寨墙、到分组轮流值夜,他们彼此共生却也互相敬畏。
人与牦牛互为一家,牦牛是藏区人民主要的收入和生存资料来源,它们的毛、皮、肉、奶等等,全身是宝,给养着一代又一代藏民生活、繁衍、茁壮。
金川梨花沟里老奶奶一家更像是中国大地上的每户人家,三代人,延续着勤劳、质朴的本质,乐观豁达的向着幸福前进。
德格县裁缝泽仁拉姆的继承与走出去,则象征着藏区百姓和外界的联系,以及这个大时代对偏远村庄的积极影响。
这些故事,各有意味,透着典型的藏区人民的生活味道和本真质素。
比起第一集展现川藏普通百姓的生活风貌,第二集《传承》则聚焦在四川藏区的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揭秘。
跟随镜头,我们了解到诸如格萨尔王藏戏、秘制藏香、印经板修复、女子成人礼、金刚舞、辩经等以前知之甚少的藏区传统和风俗文化。
但比起一些纪录片直观展示这些文化的台前幕后,《香巴拉深处》采取从普通人入手,从生活经验入手。
从莫斯卡村喜欢扮演英雄“格萨尔王”的小男孩,到扎着戴角角参加成人礼的小姐妹一家人。
这些来自生活中的自然有趣呈现,展现了最好的传承与保留,继往与开来。
▼
目前纪录片放出两集,一经播出就收获网友一大波的好评。
赞美之声遍布弹幕、评论区。连开头片头都被赞国际品质,意大利音乐家SimoneGiuliani创作的片头音乐绝对震撼。
大自然的美好不可思议,而且超级无敌好看。直观地告诉你,何为洁净,何为恬淡,何为天然,何为生活,以及中国何以为大国。画面美,配音亲切自然,从片头到片尾都散发出宁静平和,自然安详的气息,反映的故事都是最平凡最动人的故事,不给五星说不过去。
《香巴拉深处》摄制组深入甘孜、阿坝、凉山等各地的城乡村寨,并涉足、川藏沿线,行程超11万公里,历时多天。
摄影机为我们捕捉到广袤的大草原,巍峨起伏的山川,神圣虔诚的寺庙,湛蓝的天空与碧波荡漾的河流,还有遍野的梨树,壮阔的川藏线,沿途的美景等。
除了一幅幅比画更美,每一帧都可做壁纸的景象外。被记录下来的人和故事,则更令人心生敬佩、向往。
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平凡百姓,传承风俗的手艺人,寻幽探秘闯入此地的考古者,因为爱情定居这里的年轻男女。
他们与大美自然和谐共生,令静美的景观增添无限的生机和未来。
他们生活的地方,草长莺飞、天高云淡。一代又一代人在这里出生、成长,出去、回来。
家园,在他们心里是奔跑的骏马,是摇曳的花丛,是屋顶冉冉升起的炊烟,是心底永远不变的地方。
生在都市的养蛙男女,或许曾向往过这样的家园、这样的生活。可迫于生活需要我们蜗居在出租房里。
不过,比起动辄就入藏洗涤心灵的男男女女们,我们更该反思如何寻回生活本身。
怎样做一顿丰盛的饭菜,怎样养好自家的宠物和仙人掌,怎样与朋友共处,怎样将生活和工作平衡?
比起远方和诗,这些更值得你我沉思一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