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原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救助丨管护站里的庇护所 [复制链接]

1#


  大学毕业的田芙榕刚参加工作,就和3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林鸮、领角鸮、鸺鹠)在一个办公室相处了3个月。她的大学专业是兽医学,在这里,她负责喂养3只受伤的鸟类,直到它们回归大自然。


  田芙榕工作的地方,是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县管护总站大相岭管护站,海拔米,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深处。这个区域拥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5种。


  救助受伤的野生动物是基地的工作职责之一。黑熊、小熊猫、毛冠鹿、凤头蜂鹰等被救助的动物,在这里有一个共同的“庇护所”——管护站办公室。


  小熊猫自己回归——“不知道‘闷墩儿’有没有回来过。希望,它来看过我”


  小熊猫“闷墩儿”是在管护站办公室被喂养时间最长的野生动物。


  田芙榕正在喂灰灰,灰灰是一只灰林鸮


  大熊猫国家公园大相岭管护站


  在这里,被救助的动物大多会拥有一个名字。这只小熊猫被救助的时候,只有半个月大,基地工作人员刘景怡给它取名“闷墩儿”,并成为它的“奶妈”之一。


  年初夏,村民在野外打水时发现一只小狗一样的动物。它的毛呈灰白色,蜷缩在地上,发出“呜呜”的声音。村民将它送到了管护站。


  “我把它当小宝宝一样喂养。”当时,管护站成立不过两年多,缺少救助野生动物的经验,大家便商量着一起买来奶瓶、奶粉和型号不一的奶嘴,每天给它冲调奶粉进行喂养。透明收纳盒是它临时的窝,刘景怡为它铺上柔软的粉色毛巾,又垫上尿不湿,让它保持干爽。


  小熊猫还是出了状况,排便增多,接着拉肚子,然后发高烧。


  刘景怡联系成都基地的小熊猫专家,一字一句地描述小熊猫的病情,生怕说漏一个细节;又找到相关文献,从零开始学习,并和同事一起给“闷墩儿”搭建了一个更加舒适的居所。


  “从不会吸奶嘴,到吃添加水果和竹叶的辅食,‘闷墩儿’慢慢长大。”采访中,刘景怡拿出手机,展示它的成长——3个多月大,它开始主动爬出居所,伸出小爪子;再大一点后,居所关不住,管护站进门右转的第三间办公室就成为它的“家”;它也特别“黏人”,经常跟在人身后,人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闷墩儿’非常可爱,就算它把办公室沙发咬出大洞,也没有人惩罚它。”


  要回归森林,“闷墩儿”得学会生存本领。管护站工作人员外出巡护时,会把它带到附近的森林,让它熟悉环境。


  年1月,被带到野外的“闷墩儿”也许是受到树枝落雪的惊吓,跑回了森林——管护站工作人员再也没见过它。


  “森林是它最好的归宿,也许它已经准备好了。”刘景怡至今还在担心它在野外能不能适应,“基地附近经常有小熊猫造访,甚至在生活区周边遛弯。不知道‘闷墩儿’有没有来过。希望,它来看过我。”


  黑颈鹤被两次放归——“我们半路拦车,让专家来指导我们放归”


  基地救助的一只黑颈鹤,经历过两次放归。


  被当地群众救助送到基地后,这只黑颈鹤没有“闷墩儿”独享办公室的待遇,它的“窝”是一个铁笼。


  在全世界15种鹤中,黑颈鹤是唯一一种繁殖和越冬都在高原上的鹤类,曾是我国“国鸟”的候选,被称为“鸟中大熊猫”。


  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是黑颈鹤东部种群迁徙的必经之道。每年春秋两季,在这里的高山、森林,甚至是农田、河滩,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我们这里条件有限,要不就是办公室,要不就是笼子,缺少专业场所,所以只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管护总站工作人员宋心强表示,黑颈鹤被送到管护站时,翅膀受伤。他们简单包扎后,将它送到雅安市碧峰峡动物救助中心。


  年11月,这只黑颈鹤被送回管护站。


  “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减少人为干预,让它们回到大自然,是保护工作者该做的事。”管护站打算把黑颈鹤放归大自然,但黑颈鹤有专门的迁徙路线,第一次放归因为没有经验,失败了。


  “时间、地点都不对。它可能也害怕,就往灌丛、石头堆里面钻,又被撞伤了。”宋心强介绍,工作人员赶紧把它再救回来,又送到碧峰峡动物救助中心。


  再次从碧峰峡回来后,这只黑颈鹤于今年4月1日被第二次放归。


  “当时,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迁徙鸟类专家出差经过,被我们半路拦车,让专家指导我们放归。”通过它佩戴的环形标志动态监测结果显示,4月17日,这只黑颈鹤已经成功完成北归之旅,飞抵阿坝州红原县。


  猫头鹰练习捕鼠——“希望它们学会生存技能,早日回家”


  “得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今年,管护站的招聘计划里列出一个专业:兽医学。


  田芙榕就这样来了。


  “从前年开始,管护站就有建救助站的想法,今年把她招进来,进度应该能加快了。”宋心强表示,在管护站不远处,占地亩的大熊猫野化放归训练场是救助站的备选场地之一。


  虽然是女孩子,但是捉活老鼠这种事,田芙榕一点也不怯场。


  “灰灰的绒毛已经换了很多,食物主要是老鼠,前几天刚吃了一只活老鼠;牛牛有点小,我们尝试喂它老鼠,但它不会吃;秀秀伤势渐好,嘴边的痂快掉了。”田芙榕口中的灰灰,是一只灰林鸮;牛牛,是一只领角鸮;秀秀是一只鸺鹠。它们俗称猫头鹰,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养在办公室的卫生间内。


  为了还原猫头鹰的生存环境,工作人员从野外找回断掉的木头,安放在卫生间,但它们反而更喜欢用爪子挂在毛巾架上。


  “以前救助的鸟类一般先养在办公区,长大后就让它们在管护站的生活区内飞。刚开始,每天还能见到它们,逐渐就再也见不着了。”田芙榕说,能不能让救助的猫头鹰回到大自然,最重要的判断标准是它有没有学会捕食技能。


  培养猫头鹰的捕食技能,先要让它们学会捕鼠。


  刚开始,田芙榕用捕鼠笼抓来活老鼠,放到卫生间,猫头鹰被吓得不停扑腾;接着,田芙榕把死老鼠放进卫生间,观察猫头鹰会不会把它当作食物;最后,再把活老鼠放进卫生间,让它们养成捕食活老鼠的能力。


  “希望它们学会生存技能,早日回家。”田芙榕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