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个好日子
心想的事儿都能成
身为媒体人
在庆祝了春节劳动节国庆节之后
终于迎来了属于“寄几个”的节日
第二十一个记者节!!!
Aka(又称为)
“为自己庆祝还得要写稿”节
年还剩下不到2个月
这一年我们共同经历了许许多多
从年初的疫情
推迟的两会
到见证脱贫攻坚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新闻人永远在路上
和众多打工人兄弟姐妹不同
身为“三农”记者
腿要更长——
才能跟得上牧民大哥的马
嗓门要更大——
让大爷听得见你在问啥
嘴要更甜——
套出村头大妈藏在心底的秘密
手臂要更有力——
下地喂猪掰棒子样样行
脑瓜子要更好使——
各地方言无缝转换
别问为什么
就是对脚下这片土地
爱的深沉啊!
媒体融合要求越来越高
原来一个本子走天下
现在出门
手机相机录音笔
脚架灵眸GoPro
咳咳前面脚让一让了啊
我们对自己的定位
上得了人民大会堂
下得了农民的厨房
杀得了电脑木马
修得了拖拉机
耐寒耐旱耐盐碱
抗压抗病抗脱发
可以自豪地说
俺们三农记者
是根正苗红的好种子
脚下的泥土
心中的理想
趁此机会
让大家看看
俺们村里记者的风采
(以下按照姓氏排序)
感谢记者这个行业!
种植业部曹茸新媒体中心梁冰清
图为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围绕脱贫攻坚主题听牧民讲述几十年来的生活变迁。感谢记者这个行业,让我们拥有更广泛的视野和更加多元的体验。一路走来,我们既接触先进也了解落后,既看过善也见过恶,既赏大山大川之景也识人性之景,既做倾听者也做记录者,人生的纬度都因此而拓宽。一份有意思的工作,或许这就是我们仍坚守在记者这个岗位的最重要原因吧。
身为记者,何其有幸
新媒体中心杜兰萍王岩张健楠
10月下旬青海牧区已经迎来了小范围的降雪,但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赛尔龙乡兰龙村的牧民还在广袤的秋季草场上牧羊。地面过于泥泞,车辆无法前行,我们便扛起设备,徒步到牧民索多布的帐篷里去。风很冷,路很滑,伴着远处咩咩的羊叫,我们用脚力探寻青藏高原上脱贫攻坚的鲜活故事。能在3个多月时间走过10个省30个县记不清的村子,身为年轻记者,何其有幸。说一口老乡说的话,唠一唠老乡地里的事儿,拿起锄头干活,抄起饲草喂猪,你不把自己当外人,老乡才会不把你当外人。
多动脑、多分析、多思考
河南记者站范亚旭
今年1月,我(左二)在河南两会代表通道上,针对“平原农区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向代表进行提问。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在采访报道中必须学会多动脑、多分析、多思考,对采访中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掌握的各种事实信息进行仔细辨识和研判,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直抵事物的本来面目,让新闻报道更有深度、更有价值、更有指导意义。
记得住的乡村
科教农资部李丽颖
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大理考察调研时,来到洱海边的古生村,了解洱海生态保护情况,关心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并走访白族村民李德昌家,跟古生村的群众亲切座谈。记者(右一)在古生村进行了深入采访,深刻体会到“看得见的美丽记得住的乡村”。
我的记者生涯也因此丰富多彩
新媒体中心李鹏
图片是我(右一)在四川阿坝州红原县采访藏族牧民。高原上的气温只有五六度,要靠*大衣御寒。通过采访,我了解到在*府帮助引导下,远牧点的牧民也都离开了风雨飘摇的毡房,住进了坚固的砖瓦房,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家家户户都有了摩托车,放牧条件得到极大提升;*员干部把移动支部搬到草原牧点,牧民办事儿再也不难。为了抵达阿坝红原县,我冒着泥石流,迎着川西的初雪在山路盘旋了十几个小时,但是能够见证牧民摆脱贫困,于我来说是人生一大幸事,我有幸能够在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来到藏区采访,深刻体会到了我国的制度优势,看到了农牧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领略了各级扶贫干部坚守一线的风采。在讲好脱贫故事的同时,我的记者生涯也因此更加丰富多彩。
脱贫需要稳定可持续的产业
山西记者站马玉
图为我(左一)正在采访山西朔州市右玉县小香葱产业和脱贫致富农户。刘家窑村村民刘凯承包了20亩香葱基地,忙活多半年,可以收入16万元。除了致富脱贫,他也为自己的香葱能出口到欧美而得意。从年开始,图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当地流转土地亩,建设高标准香葱种植基地,配套葱苗、喷灌等农田设施后,免费承包给贫困户,并提供技术,由村民负责有机种植,再以市场价格收购香葱。基地带动余农户增加收入多万元,户年均增收元。采访后,我感受到,脱贫需要稳定可持续的产业,更需要让村民长期获益的有效联结模式和机制。
我无数次被感动着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伍洪
8月,我(右二)有幸全程参与了“青海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农牧区金融保障调研”。海东市民和县、西宁市湟源县、海南州共和县、玉树州玉树市、玉树州曲麻莱县的农商银行,积极探索贫困地区进一步发展普惠金融的方式、方法。其中我了解了普惠金融“青海力量”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以及如何助力实施全省农牧区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农信海拔最高的机构曲麻莱县农商银行,我无数次被农商行的人感动着:他们在海拔多米的高原上,为了让当地农牧民得到金融服务,发扬新时代的"马背精神",走村串户,以工匠精神将金融服务送到千家万户!很多人都是几个月才回一次在低海拔城里安的家与家人团聚,而他们退休后却与在西宁的同事享受同等的待遇,没有高原补贴,可他们仍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新媒体中心杨迪(左一)
工作五年,去过很多地方。看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报道里,看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路上。很庆幸自己成为一名记者,可以通过所见所闻拓宽生命的厚度,可以通过所思所想记录并推动这个时代。
成就感是和农民一起经历四季
新媒体中心朱瑞
视频是我在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区的七星海上连片万亩养殖示范区进行现场报道。
春来暑往,秋去冬来,作为一名三农记者,最大的成就感是可以和农民一起经历四季的农时和农事,感受他们丰收的喜悦,用笔端和口耳传播他们的声音。脚上沾满泥土,心中洒遍阳光。在*的三农宣传哨口,我在;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路上,我在。
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河南记者站张培奇
10月上旬,我(左二)利用节假日时间前往河南省上蔡县农村跟踪采访危房改造情况,一方面为了解当地农村危房改造工期进度,另一方面也希望当地贫困群众能够早日住进新房。作为农报人,只有用自己的“脚力”努力奔走在一线,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才能更好地了解民情,抓住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活鱼”,并写出令自己和读者都心动的作品,这正映衬出“脚下有泥,心中有光”八个字。下方评论点赞,祝俺们村里的记者,节日快乐来源:农民日报新媒体中心监制:杜兰萍编辑:王岩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