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云南滇池大面积鱼群跳跃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疯传,受山东平原5.5级地震影响,很多网友将这次鱼群跳跃视为不祥征兆,担心有地震发生,真是这样吗?
按照当地市民的说法,滇池中的鱼群从8月6日上午开始变得极为活跃,很快一条条大鱼跃出水面,有的大鱼因用力过猛一头冲到岸边,有的则掉落在游船上,还有的撞到游客身上,拍打得游客脊背啪啪作响!
鱼群跳跃最疯狂的地方是滇池-草海连通泵站排水口和滇池海埂西码头,成百上千条大鱼跃出水面形成一道白色“跳龙门”,一度引得游客连连称奇!这一反常现象持续到7日上午,不过鱼群跳跃的数量和频率已大幅降低!
云南滇池鱼群跳跃有蹊跷
事发后很多网友认为滇池一带可能会发生地震,网友有这样的担心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历史上确实出现过鱼群集体跳跃后爆发地震的事情。年6月9日深夜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红原县发生多起地震,而就在9日上午有女学生发现村边鱼塘中的鱼像受到惊吓似的乱跳,水面像烧开了的锅一样沸腾。
无独有偶,年9月8日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发生3.0级地震,而就在地震发生前15分钟,陈家镇鱼塘里的鱼疯狂地一个个跳出水面,似乎鱼群已提前感知到地震来临!
让人印象最深刻地还是汶川大地震,震前多个鱼塘、河道都出现过鱼群跳跃现象。不只是鱼群跳跃,蟾蜍也集体迁徙!年5月10日数十万只蟾蜍像商量好似的涌入绵竹市西南镇檀木村的街道、公路,很多蟾蜍被人踩死,被过往车辆压死,就在专家调查原因的时候公里外的汶川爆发了8.0级大地震。
鱼塘跳跃似乎与地震存在某种联系,那这次滇池鱼群跳跃后也会地震发生吗?在土豆看来概率很小,因为滇池鱼群跳跃充满了蹊跷!
先简单介绍一下滇池。滇池又叫滇南泽、滇海、昆明湖、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平均水深5米,最深11米,湖面海拔米,面积平方公里,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有盘龙江、东白沙河、宝象河、马料河、洛龙河等多个河流注入。
滇池中拥有丰富的鱼资源,有鲢鱼、鳙鱼、太湖新银鱼、红鳍原鲌、中鲤、银白鱼、中臀拟鲿、多鳞白鱼、银白鱼、滇池金线鲃、滇池高背鲫鱼等几十只鱼种。
蹊跷之处就出现在鱼的种类上。此次滇池跳跃的鱼群基本上全是白鲢,没有其他任何一个鱼种,包括体积较大的红鳍原鲌、中鲤。如果真有地震,为何没有其他鱼种跳跃,也没怪异反应,偏偏只出现在鲢鳙身上?
白鲢是一种大体积的上层鱼种,成年后体重5-10公斤,最大能长到30-40公斤;性子活泼,善于跳跃,有抢食、集群习性。而最近一段时间昆明连续多日降雨,滇池流入量陡然增加,类似排水口、码头等场所的水流产生了很多变化。同时,流水也会带来大量浮游植物、动物,这些恰恰是鲢鱼喜欢的美食。这种情况下,鲢鱼性情极为暴躁!
大量鲢鱼聚集在滇池-草海连通泵站排水口和滇池海埂西码头时被突然闯入的游船、游艇惊扰而纷纷跳出水面,同时鲢鱼的群聚习性又导致它们纷纷效仿,结果成了群鱼乱舞!
动物预测地震并不靠谱
需要承认的是,动物在感知某些特殊信号确实比人类有优势,比如声波、热量及特殊化学物质等。地震发生后会通过地壳向四周辐射的弹性波,一个是纵波(P波)、一个横波(S波),纵波是推进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能达到5.5~7千米/秒,传播速度快;横波是剪切波,破坏力大,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
受体质因素影响人很难察觉到传播速度快、早到达的P波,但蟾蜍、鱼群等动物感官敏锐,在S波到来前察觉到P波,并做出反应。
不过,这些动物并非每次都能感知到P波,而且也不是每次做出跳跃、逃跑等激烈反应都是因为感知到P波,也有可能受到了惊吓、缺氧、患病等因素影响,所以单从鱼群跳跃就断定有地震发生是不够严谨的。
事实上,为验证动物能否准确预测地震,很多国家做过实验,其中年美国科学家做的实验最有名。当年美国科研工作者系统性地跟踪了场地震下的动物反应,总共涉及例动物,小到昆虫、大到大象,样本极为全面。
不过实验结果不尽人意,有些动物震前照吃不误,有些动物看到其他动物跑也跟着跑,甚至有些动物地震发生时毫无反应,愣是被坠落的建筑材料砸伤。所以说动物预测地震并不可靠。
#昆明滇池大面积鱼群跳跃#
原创: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