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原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援资更援智温州模式孵化高原创业者,双 [复制链接]

1#

浙川文化扶贫产业园全景。曹益民摄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作为全国闻名的“民营经济之都”,浙江温州被公认为是一个“创业基因深入骨髓”的地方。在推进四川阿坝州红原、阿坝、壤塘等三个县的对口扶贫协作工作中,创新创业的“温州模式”自始至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获悉,通过温州援建干部的实地推广、入川温企的“现场演示”、两地企业的频繁交流,带有温州烙印的创业冲动、市场意识深植于川西北的高原之上。从“举全县之力难觅规上民企”,到今天青年创业领*人物不断涌现,双创风潮已在阿坝州的高原地区生根发芽。

到农村去,发掘阿坝州的“创客”

“在阿坝县,我一听到‘新鲜’的致富故事就闻风而动,一定要赶到现场去看一看。”说这句话的不是记者,而是已经在阿坝县“蹲点”5个多月的温州众创空间理事长、温州市创客协会会长董长胜。

董长胜是阿坝县正在建设中的“瓯阿创客空间”负责人。这个旨在以引导双创、推进消费扶贫,服务阿坝传统支柱产业改造提升的项目,是当地首个创客基地,于今年7月启动,在项目设计上引入了大量“温州经验”。

“我们以国家级消费扶贫众创基地的定位打造这个项目,但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当地‘双创种子’的匮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董长胜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去推动“阿坝县创客协会”的设立。

十多家当地既有的企业、十余位返乡创业人员、数十位工艺名师、各领域技术人员以及不断增加的农村致富能手……这便是即将成立的阿坝县创客协会会员结构,也是董长胜利用近5个月时间,遍访全县的成果。

藏族青年扎多便是他近期从阿坝县各莫镇查不壤村找到的“致富能手”。扎多是村里种植土豆的大户,承包周边多亩土地,从种植到销售做得风生水起。董长胜找到他之后,为其规划了从土豆到薯片的深加工转型方式,很快就将他吸引到了筹备中的创客协会。如今,扎多已经开始着手学习薯片制作工艺,准备充分利用“瓯阿创客空间”研发设计以及工业化制造资源,将香甜软糯的高原土豆转换成休闲类的薯片产品。

“运作得好,它或许就能造就一家新兴的农业深加工企业。”董长胜介绍说,除了深度发掘本地“创业种子”之外,“瓯阿创客空间”还将通过创客教育研修营地普及创业文化,通过开发各种本地资源关联产品引进外来创业者,多重并举构建当地的创业生态。

不再尴尬,创业基地成当地“标配”

董长胜所遇到的问题,其实也是阿坝、红原、壤塘等阿坝州高原地区牧业县或半农半牧县,很多年一直面对的共同难题。有一个真实的“段子”:数年之前,为了推动二三产业发展,当地某县曾集中民营企业家召开过一次“经济发展大会”,但最终会场里却是一排县委常委面对七名“补鞋匠”(泛指当地小微服务业企业)的尴尬场面。

近年来,随着大批援建干部的到来,成批温州企业的进入,这些高原县的创业氛围、市场活力明显提升,从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到民间的创业热情,不可同日而语。

在阿坝州海拔最高的红原县,总投资额万元、其中浙江(温州)援建资金占多万元的红原县群团活动中心,还处于内部装修阶段,其中的“创客中心”却早已启动使用,当地多家小微企业率先入驻,开始体验与沿海城市相近的创业服务。

在阿坝州西北部的壤塘县,随着万元温州援建资金的注入,当地最大的产业园区浙川文化扶贫产业园建设陡然加速,今年9月,以传承藏区非遗文化、发展当地特色文化产业为目标的十多家传习所,正式入驻园区内的“壤巴拉非遗传习创业园”。唐卡、藏香、藏药、陶艺等诸多当地特色文化产业,从以往低小散、作坊式发展,迈入了集群化发展模式。

产业园区、特色产业的崛起,让阿坝、红原、壤塘等地*府底气越来越足。查阅各县近年的*府工作报告,“激发内生动力”“鼓励创业创新”等关键词的出现次数,正变得越来越多。

走出高原,要做“藏民中的犹太人”

从对牲畜“惜杀惜售”,到经营者风风火火,一个名为“创业者”的群体正在川西北高原上集聚。

在壤塘县中壤塘镇壤塘村,云端农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该村第一书记杨晓英对此有着强烈的感受。年,该合作社成立时,她连如何卖货都是一头雾水。如今,她和同伴走出高原,带着合作社的特产,参加温州农博会、浙江农博会……眼界越来越开阔,生意也越做越灵活。在她的带领下,合作社从年销售额数十万元已经跨越到了年盈利数十万元,可向村中每位村民发放多元的分红。

“注册‘云端’商标、进行产品SC认证、建立销售渠道……无论是我个人,还是合作社的每一份成长,都是通过与温州援建干部、温州企业的不断交流和学习实现的。”今天的杨晓英,甚至成为当地最出色的“带货主播”之一。

有一些成长则是在竞争中实现。在阿坝县查理乡,温州市顺达国际旅游有限公司投建的“伴云居特色酒店”就扮演了类似的角色。原本,当地一些民宿餐饮店只固定提供藏餐,无视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因为这家酒店的出现,那些民宿也学会了点餐业务;受其开发模式影响,当地的老牌酒店也开始扩张业务,尝试开发新景点……“旅游业一下子就活了。”阿坝县查理乡*委书记严伯孝感慨地说。

在阿坝县,引领行业的青年创业者在成批涌现。由当地90后青年邓真木央与三位小伙伴共同创办的阿坝县万利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去年仅菜籽油一项就实现产值多万元,不仅是当地的行业龙头,也是四川省农业龙头企业协会的副会长单位。

“年,我刚发现这家企业的时候,他们只种植了亩的油菜,如今,他们所流转的土地已经达到3万亩,占全县的五分之一,涉及农户0多人,已是足以影响全县农业结构的行业龙头企业。”温州市挂职阿坝县委常委、副县长梁彬感慨地说。

邓真木央的成长,同样与温州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东西部消费扶贫平台,我们快速打开了温州市场,并与温州建立经销合作关系。今天,温州市场在我们公司的占比高达三分之一以上。”邓真木央以“老温州”自居,从温州的知名企业到街道商业区,如数家珍。

“说起温州人,大家都公认为是‘东方的犹太人’,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大家都知道,阿坝人也是‘藏民中的犹太人’。”谈到未来,这位年轻的小伙子雄心勃勃。(李显、陈恩欣、邹雯雯记者沈贞海)(本稿图片均由浙江省援川工作组提供,余日迁、曹益民、章会摄)

一副唐卡有的需要多人几年才能完成。章会摄

见证邓真木央与温州瑞安建立两地经销合作的“同心基地”牌子。余日迁摄

阿坝县万利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车间的菜籽油,去年实现产值多万元。余日迁摄

制作藏毯。曹益民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