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草根、树皮、皮具,当这些红军长征中的真实“食物”被一一收集起来,会给人带来怎样的震撼?3月25日,“功夫——造型学科基础部成立二十周年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厅内以三面墙的空间展出了央美师生在红军长征经过的四川省若尔盖县,寻觅并绘成的一百幅油画《红军食谱》。
这件由师生二十余人集体创作的作品,创作于年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时任央美造型学院基础部主任张路江教授策划,基础部师生共同筹备参与。带队教师张翰回忆,创作团队降落在阿坝红原机场的第一晚,由于大多数学生是第一次来到高原,不少人产生了高原反应。“机场海拔大概米,虽然我们之前也买了预防高原反应的药物,但是当晚还是有5位同学嘴唇发紫,医院输氧,过了几天后大家才慢慢适应。”
年至年,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由若尔盖县出川入甘。这也是在四川省境内,红军三大主力唯一共同走过的县。上万名红军战士长眠于若尔盖草地,至今留下了许多广为传颂的英雄故事。不同于以往的许多主题性创作,创作团队将目光聚焦在微观的食物上,因为“沉潜于历史的真实细节远比我们传诵的故事要更加精彩和生动”。
为了更好地进行创作,根据收集到的红军长征时期历史文献,团队成员被分成的十二个小组,其中有负责方案讨论的小组,也有生火、熟食、皮具、菌类、熟食、野菜、草根等小组。这些小组分工明确,例如生火组主要负责寻找长征时期红军使用的炊具,并生火加热食物,还原当时的真实场景;寻物组则要深入到历史遗迹、名人旧居、当地藏民住宅等场所中去,寻找当年红军使用过的各类用具。
张瀚介绍,每一位创作团队成员都亲自品尝过红军吃过的食物。在一百幅作品中,有一张画的是大萝卜,“当时我在藏区牧民家看到了这种萝卜,还说红军能吃上这个,条件也还可以,结果牧民告诉我这是喂猪的萝卜,那里的人们都不吃。我带了一些萝卜到写生基地,大家一尝,果真难以下咽,就像木头一样干涩。”师生们还尝了煮熟的草根、皮带,“通过味觉的体验,我们更深刻感受到红军长征有多么艰辛。”
若尔盖的天气十分多变,师生们在创作中经常遇到雨天和冰雹,为了方便创作经常用干粮来解决午饭。“一开始有的学生画出来的作品,是像课堂上画静物一般,非常唯美。经过老师的指导与他们的真实体验后,画面无论从笔触、肌理还是精气神上都有了很大的不同。”张瀚说,聆听着红军长征的故事,很多同学都流泪了,在一望无际的草地里,创作者与当年长征的红军仿佛产生了一种精神和历史的对话。
在展出的百幅油画中,有许多动人的细节。一些作品将青稞类、麦子类谷物粘贴在画面中,令人能闻到谷物的芬芳。还有一幅特别的作品画的是一件叠好的军服——在临终时刻,有红军战士担心死去后身体僵硬不好脱下衣服,就自行把衣服脱下,以备后来经过的红军取暖或者将衣服烹煮作为“食物”。
展览“功夫——造型学科基础部成立二十周年展”共分为德、素、彩、行、延、谱六个板块,展出历年留系优秀作品百余件,同时展出中央美术学院的院藏精品和历年基础部的教师作品。在展览中,观众还可以观赏到徐悲鸿《男人体正侧面速写》、吴作人《特等劳动英雄李永像》、古元《人桥》、叶浅予《荷花舞》、靳尚谊《晚年黄宾虹》、喻红《大卫》、刘小东《油漆工》等诸多名家精彩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表示,重视基础教学是中央美术学院最重要的传统,希望以此次展览为契机,全面展示造型学科基础部成立二十年来的教学模式与成果,并思考和讨论基础教学的再出发与新发展。展览将持续至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