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在川西高原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当地检察机关建起“格桑梅朵”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在这里,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并且学习到防灾减灾、生态保护等知识。
寓教于乐的“普法乐园”
“‘格桑’在藏语中意为幸福,‘梅朵’意为花朵……”在四川省马尔康市“格桑梅朵”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一个机器人载歌载舞之后,向参观者讲授法律常识。
走进一旁的模拟法庭,审判庭的布置装饰与正式法庭一模一样,来参观的孩子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庭审活动。同时,当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也会在这里庭审,但不对外公开。
在阿坝州松潘县“格桑梅朵”基地,松潘中学的孩子们围坐在一块大屏幕前,讨论摆放在柜子上五颜六色的毒品仿真模型。
5月20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松潘县人民检察院干警为松潘中学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新华社记者高健钧摄
藏汉双语讲解员玛机措将其中一个装有仿真毒品的盒子放在识别台上,屏幕上立即播报毒品信息,以及吸入毒品后对身体的伤害,人体解剖图还会跟随讲解实时对比吸毒前后身体变化。“吸食毒品对身体损害巨大,参与毒品贩卖还要负刑事责任。”玛机措对孩子们说。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有上升苗头,有低龄化趋势。校园欺凌、毒品犯罪以及恶性极端等案件,更是屡屡刺痛社会的神经。”“格桑梅朵”团队成员、四川省阿坝州茂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晓虹介绍,基地将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内容寓教于乐,通过鲜活的形式给孩子展示,守护孩子成长。
民族文化的“窗口”“纽带”
在今年4月15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海拔多米的红原县“格桑梅朵”基地首次运行,当天邛溪镇易地育人寄宿制小学的20名小客人在一块大屏幕前,跳起了各式各样的民族舞蹈,还抢着合影留念。
“这是专门打造的民族舞蹈互动游戏体验区,孩子们可以参照演示视频中的动作,欣赏、体验不同民族的文化。”基地讲解员仁兴旺姆说,阿坝州是汉、藏、羌、回等多个民族聚居地,文化多元,这样的活动促进了孩子们对不同民族的了解。
5月20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松潘县人民检察院干警为松潘中学学生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新华社记者高搏扬摄
在松潘县“格桑梅朵”基地,乐趣横生的“穿衣魔镜”吸引前来参观的松潘中学学生。正对屏幕,点击选择服饰,一套藏族服装就“穿”在了13岁的周旭毅身上,体验结束后,周旭毅还拿到了一张纪念照片。“我的同学来自不同民族,来到这里学习体验后,我对他们的民族文化了解得更多了。”周旭毅说。
“阿坝州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基地设置了驱赶盗猎、盗伐者小游戏,让孩子们更加了解自己家乡的宝贵资源,从而更好地保护它们。”汶川县“格桑梅朵”基地讲解员郭苗在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分布的地图前介绍,同学们要想完成游戏,需要用手中的模拟枪驱赶盗猎、盗伐者,保护动植物。
灾害中的安全“守护天使”
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阿坝州,地震、水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其下辖的汶川县是“5·12”大地震的震中,受灾最为严重。刘晓虹介绍,防灾减灾教育是基地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基地引入弧形影音地震模拟平台等科技装备,联动学校、交通、应急等部门开展更丰富、更全面的安全教育。
“地震逃生实景影院能够真实还原各级地震时的地面震动,屏幕上还能模拟灾害发生时的场景,为的是更好地帮助未成年人克服对自然灾害的恐慌。”四川省马尔康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苏琦介绍。
5月20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松潘县人民检察院干警为松潘中学学生开展禁毒教育。新华社记者高健钧摄
“‘5·12’大地震发生时,我才4岁,记得当时家里很多地方都裂开了,特别吓人。我要把在基地学到的逃生知识,跟家人和朋友们分享。”松潘中学学生的马琴说。
“阿坝州各地‘格桑梅朵’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累计接待中小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余批次1.8万余人到访参观。”四川省阿坝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宋骥表示,未来,还将进一步创新检务公开模式,通过驻校工作室、网上展馆、法治课堂App等形式在更多地广人稀的藏寨羌乡地区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
(四川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