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原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四川地震灾后救助能力全面提升四川省地震
TUhjnbcbe - 2024/7/7 0:29:00
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d/260591

看新时代四川防震减灾·行业篇

地震灾害发生后,及时、高效、有力的救助工作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重要的有效举措。作为地震多发省份,四川坚持把灾后救助工作作为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予以加强和推进,不断提升全省地震灾后救助能力,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四川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在全面总结近年来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实践经验、分析研判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制定《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快构建权责分明、体系健全、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防灾减灾救灾责任机制,目前正结合深化机构改革推进实施。

救援物资连夜运往九寨沟地震灾区

完善灾害救助政策

修订《四川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完善响应启动条件,健全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为进一步健全全省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机制,规范重大自然灾害主要损失评估行为,制订《四川省受灾群众集中安置区规范化管理指导意见》《四川省减灾委员会救灾工作组工作规范》《进一步加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冬春资金管理的通知》《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规定》《四川省受灾群众集中安置区规范化管理指导意见》《关于实施九寨沟县7.0级地震灾区受灾群众过渡安置期生活救助政策的通知》《四川省重大自然灾害主要损失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强化了地震灾害救助政策保障。

九寨沟地震荷叶寨安置点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完善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功能,推广遥感技术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应用,建成省市县乡四级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个应急指挥平台和四级灾情信息网络覆盖21个市(州)、个县(市、区),具有“预警预报”“救灾资源信息管理”“灾情分析评估”“灾情产品制作”等9大功能。启动四川省自然灾害风险与损失评估业务系统建设,四川省减灾中心大数据库建设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四川省自然灾害风险与损失评估业务系统先后对6次较强地震(包括阿坝州九寨沟县7.0级地震)灾区灾害损失数据进行了有效的分析评估,并制作相关专报服务领导指挥决策,是全国民政第一个省级地震灾害快速评估业务系统。

强化救灾物资保障

编制出台《四川省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规划(-年)》,成都市、攀枝花市2个市和成都市天府新区、自贡沿滩区、自贡大安区、盐边县、邻水县等32个县救灾物资储备库新建及甘孜州红原机场市级救灾物资库和大邑县、富顺县、蓬溪县等13个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改扩建纳入“十三五”救灾物资储备建设规划。目前全省拥有省市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救灾物资储备点个,凡是有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隐患险情的乡镇村,均全部建立救灾物资储备点,救灾储备网络体系更趋完善。启动全省救灾物资储备管理信息化建设,该平台建成后,将全面实现中央-省-市(州)-县(区)-乡镇五级救灾物资统一管理、调度和救灾物资储备管理信息互联共享,更加有力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每年安排省级财政万元专项采购救灾物资,各地和各部门救灾物资种类丰富、数量充足,救灾物资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建立损失评估体系

通过几年的实践和摸索,对于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初步形成科学规范的自然灾害损失评估工作体系:在省减灾委统筹组织协调下,综合市县政府上报,省级相关部门审核,省减灾委办公室工作组核查,专家委评估组实地抽样、模型建立、统计分析、遥感信息解译、会商研判等方式,对灾害范围、受灾人口、基础设施、房屋损毁、直接经济损失等灾害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所有评估结果均得到省委、省政府和国家认可,直接服务于行政决策和灾后恢复重建,评估能力取得长足进步并积累丰富经验,实践摸索出由减灾委综合统筹、部门分工协作、专家积极参与、灾区政府提供基础的重大自然灾害损失评估工作体系。

无人机拍摄的九寨沟地震灾区图

近年来,四川科学高效应对灾害,认真贯彻落实《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和《四川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体制机制、整合力量,大力提升应急保障能力,迅速、科学、有序组织开展抢险救援、灾害救助、医疗救治等工作,在抗灾救灾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受灾群众生命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高效应对自然灾害。

现场工作人员在九寨沟地震灾区发放科普资料

四川坚持把应急救援阶段的救灾物资保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时向灾区调运急需的帐篷、衣被等救灾物资。对房屋倒塌和严重损坏的灾民,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投亲靠友、自行安置相结合的办法,通过搭建帐篷、简易篷布房、投亲靠友、在安全公共场所和避难场所设立安置点等方式,有计划、分阶段、分类别解决受灾群众安置问题,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了受灾群众有安全住所的问题。对因灾伤亡的,及时看望病人,慰问死者家属,做好善后工作,确保了受灾群众有水喝、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得到尽快恢复,灾后恢复重建进展顺利,保障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促进了经济社会恢复发展。

北川新县城

后记: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十一周年。十一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论述,以法治为保障,以需求为导向,扎实推进防震减灾工作,防震减灾事业取得可喜进展。为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组织编写《看新时代四川防震减灾》专题篇、行业篇、地区篇、历史篇、科普篇系列报道,旨在使大家增进对四川防震减灾工作的了解,树立战胜地震灾害的信心,充分认识到“四川依然美丽、四川依然安全”,生活得更加阳光幸福,以为贯彻落实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实现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不懈奋斗!

End

文/图震之道

注:本文根据四川省年全国人大执法检查汇报材料编写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川地震灾后救助能力全面提升四川省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