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我同家人到九寨沟旅游时,途经松潘古城。这里是红军长征途中重要的纪念地,因时间充裕,导游特为我们增添了松潘古城的游览项目。松潘古城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距成都公里,海拔米,气候凉爽宜人,是历史上有名的边陲重镇,被称作“川西门户”。目前又是连接九寨沟、黄龙、红原-若尔盖大草原等重要景区的枢纽,素有“高原古城”之称,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县城的风貌依旧可见当年历史的痕迹。青色的城墙围绕古城,年代久远的古桥,穿城而过流淌了数百年的小河,沿河人家在河面上架起的古意盎然的竹楼,及四周的苍山,都给人一种时光交错的感觉。
松潘古城唐代遗风
松潘,古名松州,公元前年秦灭蜀后在今川主寺镇建立瑐氐县,为松潘地区县级建置之始。唐高祖在公元年设置松州,明朝设置了松州、潘州二卫,后合并为松潘卫,民国二年(公元年)改为松潘县,由此松潘之名延续至今。
松潘古城始建于明朝,分內、外两城,依山顺势略呈三角形。古城有城门七座,雄壮巍峨,气势宏伟。其中內城五道,外城有两道,门洞厚十五丈,造工坚实,经数百年风雨而不蚀不坏。登上城墙可饱览周围的壮丽景色。各城门以大块平行六面条石砌拱,顶部呈半圆形,基石上镂刻着各种别具匠心的浮雕,古色古香,保留着远古的韵味。当时所用的青砖长50厘米、厚12厘米,每块砖重达30公斤,所用的灰浆由糯米、石灰加桐油熬成,因此城墙异常坚固。城墙高10米、宽30米、长米,整体布局与地形、山势、水流巧妙融合,是首屈一指的古城墙遗址,是中国古城建筑的经典之作。
松潘古城规模宏伟,气势非凡,方圆十里的城墙,高大古老,保存完好。一条湍急而清澈的河流从松潘古城的东端穿过环城路向西流,在切过中央大街后,转流往南,从南城门左侧流出松潘,使得整个古城生动活泼、灵秀清新。
由于松潘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藏、羌、回、汉各民族长期杂居,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兼收并蓄,孕育岀了浓郁的地方风情和民族文化。古城内所有店铺、客栈、餐馆和服务设施都是仿古风格,大有唐代遗风。松潘藏族主食为青稞糌粑、乳酪、牛羊肉、蔬菜,青稞酒、玉米酒,饮料主要有奶茶、酥油茶、酸奶。藏民待客以手抓肉、血肠为主。牦牛肉干是当地不可错过的特产。
古城中心广场,立有两个人的雕像。一是李徳裕,为唐文宗时剑南四川道节度使,后两度为相。他常年在松州等地筹边,绘制剑南西山边防图,修葺保障设施,筑“柔远城”以扼西山吐蕃,训练士卒民兵,置雄边子弟耕战屯戌,于松州至荗州一线设三十六关堡,在松州西山崖畔建边楼,为松潘的安定繁荣竭尽全力,为后人所敬仰。第二位是英国人威尔逊,十九世纪英国著名植物学家、探险家,于一百年前先后六次到中国进行植物考察,足迹遍及四川阿坝、汶州、茂县、松潘、小金。他留下大量四川西北部的珍贵照片,是了解清末民初中国社会不可多得的史料。他到过松潘三次,他在游记中写道:“如果命运安排我在中国西部生活的话,我别无所求,只愿能够生活在松潘……”
松潘城内小桥流水,景观独特。通远桥是一处标志性建筑。这是一座伸臂式木廊桥,漫步桥上,桥下流水潺潺,桥头山花盛开,看水磨旋转,听百鸟争鸣,一幅宁静而繁荣的景象。河两岸的人家,依着河岸的竹楼,欣赏远山近水,非常惬意。
千古佳话汉藏和亲
在松潘古城东门外广场,矗立着-座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婚的雕塑,向游人展示了一个汉藏一家亲的美好故事。
当时唐朝国富民强,吐蕃松赞干布意识到与唐朝作对百害而无一利,于是俯首称臣请求和亲。贞观十三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赴唐求婚,使者路过松潘被州官扣押,松赞干布大怒,亲率大兵20万入侵,唐都督韩咸战败,唐太宗命吏部尚书统军抵达松州,经川主寺一役,唐军大胜。松赞干布返藏后又派遣使臣送黄金以求通婚和好。唐太宗李世民也知道吐蕃是西南边疆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崇尚“一桩婚姻就相当于十万雄兵”的外交政策,只有对吐蕃加强笼络,才能保证大唐西南边陲的稳定,遂于贞观十五年将宗室女文成公主许配给他。
公元年,太宗命江夏王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入蕃。途经松潘川主寺时,文成公主凝视昔日的战场,感慨万分,说道:“兴师相残罪也,余将和睦唐番”。文成公主入藏,将佛教及内地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带到了高原。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将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冶金、农具制造以及历法、医药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此外,她还和松赞干布努力推行改革,使吐蕃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而能称霸西域,成为大唐西南方的有力屏障。而大唐王朝和吐蕃的关系,更达到了水乳交融的顶峰。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虽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但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十分尊奉,感激她的和亲给吐蕃带来的巨大变化。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内,至今还供奉着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唐朝文成公主的塑像。年来,西藏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文成公主的传说,成为了一段千古佳话。
红军长征纪念碑
当年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过5次重要会议,其中两次就是在松潘境内召开的,即沙窝会议、毛儿盖会议。这里也是红军过草地的始发地。
为纪念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弘扬长征精神,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确定在松潘城外的元宝山上修建红军长征纪念碑园。碑园年6月奠基,年8月落成,由邓小平题写碑园名。纪念碑园高居元宝山顶,背靠雪山、森林,面向草地,主碑高41.3米,顶端的红军战士铜像14.8米,铜像一手握鲜花,一手拿枪,双臂高举成“V”字形,象征长征的伟大胜利。碑体用块铜合金贴面,呈三角形,象征着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北上抗日,紧密团结,坚不可摧。碑座周围的绿色草坪,寓意为“雪山草地树丰碑”。
园内有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现代艺术群雕,通过刻画艺术形象,表现长征路上红军战士前赴后继,英勇向前,历尽艰险,流血牺牲,付出极大代价的主题。群雕长72米,宽8米,最高点12.5米,用立方米、块红色花岗岩精雕细刻组合而成,刻画的人物共九组,分别为开路先锋、勇往直前、团结北上、山间小憩、草地情深、征途葬礼、前赴后继、回顾思考、英灵会聚,艺术再现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气势磅礴,撼人心魄。
如今,红军长征纪念碑园已成为吸引四方游客的胜地。人们在这里缅怀先烈,回顾历史,学习长征精神。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红色教育基地还有其独特的景观,一是金碑夕照:每年仲夏前后,黄昏时分,夕阳辉映,碑体通亮如锻烧之金,折射金光万道。二是瀑雨泛金:夏季倘若雷电交加,大雨倾盆,主碑在昏暗中泛出金光,如星星之火,人称瀑雨泛金。三是双虹挂彩:每到雨后放晴,彩虹忽现,恰挂在主碑上空,似碑为桥拄,托彩色大道,通幸福明天;又如红军英烈现世,其壮观之景,令人肃然起敬。
这里虽无飞瀑蓝湖,但苍松翠柏满山,群山云雾笼罩,山脚下牛马成群,风光绝妙。漫步在红军长征纪念碑园,当年红军离开这里时,和当地居民依依惜别的场景似曾再现,《十送红军》的歌声仍悠然于耳。
(特约文图郭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