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徐登林文/图
9月24日,阿坝州九寨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志鹏转发了一条消息到朋友圈,立刻引起大家刷屏。该消息称,甘肃武都区至四川省九寨沟县高速公路加紧施工建设,建成后武都至九寨沟行车时间将由原来的5小时缩减至1.5小时,预计年7月底建成通车的武九高速公路对于打造大九寨旅游经济圈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交通便捷对于一个旅游目的地实现“快进”至关重要,而丰富的旅游业态又是让游客愿意“慢游”的基础。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来,阿坝州以全新的理念审视全域旅游、以创新的举措推进全域旅游,全力构建“快进慢游”的旅游体系,新融合、新景点、新项目层出不穷,加快了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步伐。
交通基础全域提升
神仙池所在的嫩恩桑措景区位于阿坝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和大录乡,距九寨沟景区60公里。原来没有直达公路,只有绕道过境路,其在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中被毁。作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漳大路(九寨沟县漳扎镇至大录乡公路)近年纳入规划建设。
漳大路起点位于漳扎镇上四寨,与川九路相交,路线经杀务、邦拉克藏、神仙池、亚录寨、东北村、林场、大录寨,终点止于大录乡芝麻桥桥头与九若路(S)相交,路线全长67.7公里,实现九寨沟景区到嫩恩桑措景区直达。
项目于年9月进场,年2月23日下达开工令,年10月30日主体工程完工,年12月23日完成交工验收。
“目前,施工方在28道拐对路面进行升级改造,将既有的沥青路面改造为红色彩色沥青路面。”九寨沟县交通运输局局长高水平介绍,预计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前,改造铺装将全面完成。
“听说以前开车都要3小时,这次我们一家三口从九寨沟景区自驾到这里,全程就1小时,感觉公路特别漂亮。”来自重庆市江北区的陈庆华称,特别是28道拐红色公路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听说这段公路已成了网红公路。
公里高速公路翻越米高差、串联起藏羌走廊的汶川县到马尔康市高速公路,在完成狮子坪隧道控制性工程后,已于今年2月1日并入全国收费联网系统,全线畅跑。
在汶马高速通车前,从马尔康到成都,只有走国道线。当地居民称,年以前,从马尔康到成都,至少要走三天,在理县、汶川分别住一晚。这些年来,国道不断提升改造,通行时间缩短到8个小时。而汶马高速的建成通车,全线畅跑通行后,从成都绕城高速出发,约3.5小时就能到马尔康。
从汶川出发,经汶马高速公路通行,一路可见诸多景点指示牌:大禹文化旅游区、桃坪羌寨、甘堡藏寨、毕棚沟、古尔沟温泉小镇、鹧鸪山自然公园、滑雪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的阿坝州,这些文化古迹、景点就像一颗颗珍珠,汶马高速就是一条线,把这些散落的珍珠串了起来。
阿坝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巴黎告诉记者,受交通制约,阿坝州旅游发展长期以来东强西弱,交通相对便捷的东部九寨、黄龙景区贡献了绝大部分的旅游收入,汶马高速建成后,解决了西部的交通问题,必将带来巨大的人流、客流以及新观念、新思想,极大地带动沿线旅游经济发展。
“为让四方游客快速顺利方便到达,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过程中,阿坝州特别注重完善全域交通基础。”巴黎介绍,近年全力推进四向拓展,不断提高基础保障能力。除汶马高速,阿坝州加快推进国道、省道、绵九高速等国省干道、高速公路及成兰铁路建设。九黄机场实现直航北上广11个城市,红原机场直航温州、成都、拉萨、重庆等6个城市,都四山地轨道交通扶贫项目加紧建设。久马高速顺利开工,九黄口岸机场加快建设,交通运输保畅能力不断提升。
阿坝州近年还积极推进国省干线、旅游沿线旅游服务综合体、游客服务中心、高压氧舱等公共游憩服务设施建设。完善集散咨询服务体系,合理布局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因地制宜在商业街区、交通枢纽、景区、场馆等游客集聚区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加强通讯网络建设,旅游道路沿线、旅游景区、旅游集镇实现移动通讯无盲区,在重点旅游景区加快5G网络建设。
业态创新多元发展
作为完成灾后重建的新景点,神仙池将在全省文化和旅游大会上与嘉宾游客正式见面,但也有心急的游客要先睹为快。9月23日,在阿坝州九寨沟县嫩恩桑措景区,三三两两的游客顺着山路拾级而上,他们或驻足或俯视,或自拍或惊呼,为神仙池的美深深吸引。
神仙池的地貌侵蚀切割得特别剧烈,溪间的落差大,山地形成了个大小不等、水色明丽的水潭和高山湖泊,也就是当地人说的“海子”和“钙华台地”。它是典型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成片的山坡被黄色、乳白色钙质包裹,形成一个个奇特的盆筑状钙华池和钙华坡。
“在灾后重建中,神仙池除了建设直达公路,还提升了栈道等基础设施品质。”四川九寨国家森林公园神仙池旅游区发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谭永平介绍,迎接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增建了移动厕所、咖啡厅等服务设施。
9月5日,在红原县召开的阿坝州文化和旅游暨全域旅游发展大会上,命名了该州首批特色文化旅游名镇名村,马尔康市马尔康镇西索村命名为特色文化旅游名村。9月23日下午,西索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泽郎尔甲急匆匆地来到西索民居,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在即,他要去村里的合作社看看旅游产品准备得如何。
西索民居始建于清代,是嘉绒藏族最典型的村落,西索是哨兵的意思。现今的西索民居在旧社会土司时期被称为卓克基“赶抢巴”,就是卓克基街的意思,当时居住此地的人多是卓克基土司的“科巴”,就是差人的意思,当地还有商人和民间手工艺人,解放后将这里划为西索村一组,现在民居中的村民大多是原来土司差人、商人和民间手工艺者的后代。西索民居保持了嘉绒先民“垒石为室”的传统石木建筑风格,是典型的嘉绒藏族聚居村寨。
在靠近纳足河的一间民居里,是村民扎斯满的家。泽郎尔甲踏进屋内,看见墙壁处处挂着手提包、腰带和服饰等绣品。
扎斯满是马尔康火苗嘉绒织绣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藏织非遗传承人,该合作社主要从事居家织绣,村里有10多名妇女长期在那里做手工。其中,包括两名以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迎接省文旅大会,我们特意赶制了一批刺绣工艺品。”扎斯满说,现在,村里的居家妇女花10天时间做个手提包就可收入元,咱们村被评为名村后,受益汶马高速通车,村里正在尝试推出织染再现、情景体验等新模式,游客肯定会多,相信生意也会越来越好。
“留住游客,阿坝州近年坚持融合创新,实现旅游业态多元发展。”巴黎说,重点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和行业交叉互动。
比如,尝试“音乐+旅游”,红原大草原雅克音乐季持续引爆夏季草原旅游人气,年吸引游客14.9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6亿元。尝新“体育+旅游”,高山滑雪场、环四姑娘山越野、ABA综合格斗、马拉松等赛事活动广受青睐。
试水“旅游+文创”,阿坝州觉囊唐卡、藏族祥巴、羌族刺绣、大土司茶、让炯根艺开始走出国门,在九寨、黄龙、四姑娘山、达古冰川等景区建成全国首批阿来书屋,深入推进藏羌戏曲“进景区”活动,完成动漫《阿米格东》和《全域旅游新锅庄》创编工作,启动以“雪山草地、长征精神”为主题的音乐剧《牦牛革命》创编工作,组织举办全州首届A级景区文创产品和文化文物创意设计大赛。
近年,阿坝州在全域旅游业态培育上加速,大力推进“文化+”“旅游+”“文旅+”,新型文旅业态日益丰富,以“观光休闲、康养度假、运动体验、红色研学、生态科考”等为主题的新业态备受青睐,文旅市场供给进一步增强,文旅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