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复工的四川圣祥佛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张浪 摄
中新网成都3月3日电题:成阿工业园区“复工记”:“飞地经济”助藏区民众圆梦
作者岳依桐贺劭清邹立杨
生产车间消毒完毕、准备好疫情防控物资,位于四川金堂“成都—阿坝工业集中发展区”(以下简称成阿工业园区)内的四川圣祥佛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正式复工。藏历新年期间,酥油灯订单大涨,今年36岁的藏族汉子足巴孝正戴着口罩,和同事加班加点完成订单。
四川圣祥佛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5月从阿坝州松潘县搬迁至成阿工业园区。该园区在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由成都市和阿坝州合作共建,是中国第一个藏区与内地共建的嵌入式工业“飞地”。
已复工的四川圣祥佛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张浪摄
“自从到这里工作,我的收入涨了一倍,去年赚了10万元人民币。”此前是一名货车司机的足巴孝介绍,自己所在的公司共有近30名员工,其中约70%是藏族。“大家都为了各自的梦想在努力奋斗。”
在四川圣祥佛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泽旺孝看来,落户成阿工业园区后,公司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园区提供统一人工管理,水电费、税收等方面有优惠政策,更重要的是从成都发货,物流运输方面的成本也大大降低,综合下来一年能节约近万元运营成本。”
成阿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杨荣茂介绍,通过“飞地”模式,能够有效破解民族地区因为地理、交通、人才等因素工业发展受限的问题。园区在承接阿坝州工业企业的同时,还能缓解当地工业生产压力,从而保护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为藏区民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据悉,成阿工业园区通过与“9+3”免费教育计划学校建立合作机制,每年组织用工企业到阿坝州开展招聘活动,多渠道引导剩余劳动力到园区就业,已累计吸收阿坝州上千名民众就业。
“刚来园区工作时,企业和人都不多,而现在漫步园区,随时都可以听到机械的轰鸣声。”藏族姑娘易华莲来到成阿工业园区工作已超过7年。她介绍,园区正逐渐复工,藏历新年后,她所在的公司有三名藏族员工乘坐政府包车,直接从家门口回到单位。在疫情期间,这样“点对点、门对门”的复工方式让大家十分安心。
年,成阿工业园区新签约引进6个项目,协议总投资43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户,累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计82户,实现工业总产值85.92亿元,同比增长6.86%。
四川省国中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庞国佑告诉记者,公司在阿坝州红原县建设了生态养殖基地,与牧民合作养殖牦牛,售卖鲜肉原料。年落户成阿工业园区后,公司拓展了牦牛肉深加工业务,如今公司年产值超过3亿元。“最重要的是,我们将红原的生态牦牛肉推广到了更多地方。”
这一想法与成阿工业园区未来的发展规划不谋而合。杨荣茂介绍,未来拟进一步吸引农、旅相关产品加工企业到园区办厂,将园区逐渐打造成为一个面向发达地区,推广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商品的窗口,并向外辐射。“还将吸引更多藏区民众到园区就业,推动藏区剩余劳动力转移。”
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教授胡国平介绍,除了成阿工业园区,四川还成立了甘眉工业园区等藏区工业“飞地”。阿坝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生态敏感区、脆弱区,发展工业有一定限制,这样嵌入式的工业“飞地”相比“单纯把产业放在欠发达地区”帮扶模式,减少了跨区域的交通成本,有利于民族地区生态保护,留住过去引不进、留不住的“大项目”,更具有持续性、操作性、经济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