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漫画商业化从免费起步
新媒体漫画商业化从免费起步 现在互联上的新媒体漫画除了盗版之外,主要有作者原创直接上传和漫画版权代理两种。其中,作者原创直传包括平台自培育签约作品、漫画爱好者自主上传作品;漫画版权代理则分为国内漫画版权代理和海外漫画版权代理。 新媒体漫画创作需要 新人
画自己喜欢画的东西 ,这是国内很多漫画作者常说的话,也是一群相信梦想的人的口头禅。在梦想的旗帜下,有些人觉得做迎合市场的漫画是一种侮辱,可是,不朝着商业化方向努力,内容怎么成功?只画自己喜欢的内容,岂非自娱自乐? 漫画创作需要爱,需要理性的爱,要从兴趣和工作中寻找平衡点,纯粹为了兴趣或纯粹为了工作,都很难创作出好作品。真正的好作品和商业化并不矛盾,二者是统一的,如果一部漫画有很多人喜欢看,它就具备成功商业化的潜质。 新媒体漫画业虽说和传统漫画杂志业有不少相同之处,但有新的内容承载方式、面对着新的受众以及需要新的商业模式。尤其是需要打破固有理念,如果让原杂志漫画作者去做新媒体漫画,成绩可能不差,起码画面质量要比业余作者好很多,但长期积累的创作习惯可能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和所能达到的高度。 就目前看,国内新媒体漫画仍属于初生阶段,并未到达井喷时期。初生的行业更需要 新生力量 ,以具有突破性成绩的新媒体漫画《尸兄》和《十万个冷笑话》为例,它们的作者都是第一次踏入这个行业,前者是画插画和游戏场景的原画师,后者是喜欢闲时画漫画的游戏测试员。 所以,新媒体漫画的未来,需要大量从其他行业进入漫画业的 新人 。因为他们有更丰富的想象力,具有韧劲、拼劲,灵活且可塑性强,代表着更多的可能性。 新媒体漫画市场规模如何扩大 动漫市场的发展规模受制于多个条件,如目标受众喜好、目标受众数量、人均消费能力、可变现内容类型、现有市场环境、商业化方向、*策影响等。对新媒体漫画市场而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用户数量的瓶颈,限制了市场规模的扩大。 用户增长缓慢的原因何在?很简单,要么是没把用户喜欢的东西放到他面前,要么是放到用户面前的东西他不喜欢。那么,如何提升用户数量?靠不断增加内容量吗? 举个例子,就一个只有10万受众的漫画类型而言,做10部面对的是10万受众,做100部面对的可能还是那10万人。而线上与线下的不同之处在于实体漫画杂志需要够 纯粹 因为杂志按本卖,为避免读者因为不喜欢某类型作品而放弃购买,优秀的漫画杂志往往内容类型统一;但线上新媒体漫画则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极高的选择性,且用户不需要为自己并不喜欢的内容付出额外阅读成本。 因此,当前我国新媒体漫画市场最需要的是在几亿互联用户中转化出 大众动漫用户 ,通过尝试不同的内容类型,探索出拥有百万、千万或者亿级受众的内容方向。 方向性的探索才是新行业、新领域最需要的精神,而不是简单地增加内容量,做那些之前在纸媒勉勉强强活下去的方向。中国未来的主流漫画一定不同于日漫、韩漫、美漫,是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内容。因此,中国漫画更需要走出一条适合现有中国市场环境的商业化道路,绝非套用日漫、韩漫、美漫的商业模式就可以成功。日本小学馆、集英社、讲谈社和中国出版社合作的《龙漫》、《漫画行》、《劲漫画》三本杂志便是 水土不服 的例子。 免费:新媒体漫画商业化的起点 现在新媒体漫画的盈利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广告收入,另一个是版权衍生收入。 广告收入很好理解,即平台首页、详情页或浏览页的广告位,漫画或动画作品内的内容植入也可带来可观的广告收入。但总体来说,广告收入再多也是有限的。相对而言,版权衍生收入将是新媒体动漫未来的巨大盈利点,如线下周边衍生,动画化、影视化、游戏化的授权金以及后续分成收入。 有人可能会提到 漫画单章节收费 模式,这是最直接明显的收费方式,但在中国基本不可能成功。为什么?中国互联产品最大的特色是 免费 ,而中国互联用户也已习惯了这种表面上免费的获取。 有些人习惯把线上漫画与线下漫画产生对应,平台对应杂志,单行本对应单章节收费,却没考虑到新媒体漫画中,平台和漫画是绑定的,单章节收费是提高用户阅读门槛,变相逼退用户。 其实,很多时候只要人气够了,商业化自然水到渠成。新媒体漫画的最大盈利点在其衍生价值,而不是眼前这一点 单购 收益。单购商业模式在络文学之所以能成功,首先在于络文学前期没有特别混乱的市场环境,是一个从头培养用户消费习惯的过程,但新媒体漫画业充斥着大量国内外盗版漫画,而且用户的使用习惯已长达十几年;等到未来哪一天络文学的市场发展到瓶颈,商业模式足够成熟后,络文学行业说不定也会兴起小说免费阅读的模式。 用做游戏的思维做不好动漫,用做络文学的思维也做不好动漫,做动漫需要的是动漫思维。简而言之,新媒体漫画需要借助免费的优质内容吸引、积累足够多的用户,之后通过版权授权在衍生品、动画、影视、游戏等领域获得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