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报收官 六成上市公司现金流告急
作为国民经济的代表群体,2304家上市公司1至9月整体经营业绩平稳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长18.76%,但是环比数据开始下滑,为近三年来首次出现,这也从侧面显示宏观调控逐步生效。
值得关注的是,在银根紧缩、企业贷款难的背景下,伴随经营业绩的增速下滑,上市公司的现金流继续恶化,六成上市公司的三季度现金流告负,创业板和中小板的现金流净额更是平均下滑八成。
现象三年来季度业绩首现拐点
根据上证报资讯最新统计,截至10月31日,沪深两市2304家上市公司通过三季报或上市公告书等方式披露了前三季度经营业绩,其中可比公司1至9月共实现营业收入15.99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94%;创造净利润14870.59亿元,同比增长18.76%。
其中,2304家公司中共有2090家前三季实现盈利,其中1343家业绩同比增长,86家扭亏,另有214家公司亏损,占整体比重的9.29%。
从单季来看,可比样本公司今年前三季单季盈利额分别为4774.07亿元、5109.65亿元和4796.19亿元,即第三季度业绩环比下降6.13%,而同样是在第三季度,前一次环比业绩出现下滑则要追溯到2008年,这也是三年来首次。
现象业绩“大小”分化严重
虽然业绩整体增长稳健,但是上证50成分股公司前三季净利润达到9285.44亿元,占全部上市公司盈利总额的62.33%,而剩下2000多家上市公司贡献的利润尚不到四成。
其中,中小板、创业板公司1至9月整体净利润分别为729.56亿元和142.88亿元,同比增幅14.84%和16.68%,均低于整体业绩增幅。
从行业来看,根据申万一级行业分类,有色金属、建筑建材、食品饮料、金融服务等行业内公司前三季整体业绩同比增长显著,而交通运输、黑色金属、公用事业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出现下滑,其中以水上运输、钢铁、电力等细分行业降幅最为明显。
受益于产品价格暴涨,有色金属中的稀土永磁板块表现尤为抢眼,太原刚玉净利同比增逾31倍,银河磁体、正海磁材等公司盈利增幅均在1倍以上。在通胀背景下,农林牧渔、食品饮料行业的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新五丰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暴增36.45倍。而白酒股继续保持了靓丽业绩,贵州茅台每股业绩超6元雄冠A股、洋河股份业绩同比也增长了89.88%。[1][2]下一页现象现金流告急
除了业绩之外,现金流是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的另一重要指标,相对于业绩来看,上市公司的现金流情况更为严峻。
据证券时报统计,截至10月30日,剔除金融类后,沪深两市2141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的现金流净额共计1336亿元,而去年同期为3637亿元。其中,有1251家公司的现金流为负,占比达58%,而在去年三季报中,现金流净额为负的公司为999家。其中,有1016家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告负,占比47%;其中现金流缺口在1亿元以上的公司达456家。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有1259家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占比达59%,其中645家公司同比大降100%以上。
在货币*策从紧的环境下,资金向大企业、大机构集中的趋势将会加剧,从现金流更能看出中小企业目前的困境。在已公布三季报的891家中小板或创业板公司中,期末的现金流净额共计303亿元,而去年同期,上述公司现金流净额高达1580亿元,下降幅度高达81%。
南方 贾肖明
-聚焦
创业板业绩“麻麻地”高管套现“声声急”
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企业敲响上市钟声,创业板正式拉开大幕,如今两年时间过去了,截至目前,所有271家创业板公司2011年三季报全部披露完毕。
但遗憾的是,同发行时高市盈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创业板整体业绩却是差强人意,甚至不如主板,在个股批量破发、超募资金严重闲置的同时,股东和高管们却纷纷跑路走人,形成鲜明对比。
根据最新统计,创业板271家公司在2011年前三季度共实现净利润142.88亿元,同比增长约为16.68%,与中期业绩超过20%的增幅相比,增速明显放缓;环比上季度净利润则为下降约11%。
从单家公司来看,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00%的有8家,其中银河磁体(171.71%)、尔康制药(156.92%)、易联众(142.7%)占据前三,但与此同时,有7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净利润出现同比下滑,其中当升科技以高达95%的负增长比例列业绩下滑首位。
伴随业绩滑坡的是创业板股价的崩盘,根据上证资讯统计,已经有超过12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股价出现破发,占比达到45%;其中,恒信移动、宁波GQY股价下降幅度超过50%,27家公司股价较发行价下跌超过30%。
尽管业绩滑坡,股价跳水,也拦不住高管们的减持潮。据统计,目前已经对管理层解禁的134家创业板公司中,55家公司的164位董事、监事和高管及其家属减持了公司股份,通过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共成交586笔,减持总股本为1.23亿股,套现总金额为28.8亿元。
相对而言,创业板公司并没有资金紧张之忧。根据深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30日,创业板公司已使用了31.07%的计划内募集资金,还有七成的募集资金还躺在银行里“睡觉”。这对于因为资金紧张而被迫高利借贷的其他中小企业而言,可以说是严重的资源错配。
前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