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原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绿色为轴红色为底美丽草原焕新颜红原县
TUhjnbcbe - 2020/11/11 23:27:00

绿色为轴红色为底

美丽草原焕新颜

——

红原县发展六十年侧记

今年是红原县建县60周年。

年,红原建县,周恩来总理为这片红*长征走过的大草原命名——红原。翻开60年壮阔画卷,我们看到了这一片土地从落后到进步、从封闭到开放、从萧条到繁荣、从贫穷到富裕的发展变迁。这是*的民族区域*策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践的成功缩影,是红原干部群众“扬长征精神、铸红原辉煌”价值追求的生动展现。

*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坚强领导下,红原县各族干部群众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一心、砥砺奋进,全县经济发展水平极大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改善,生态治理成效显著,民族团结不断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划时代、全方位的历史性成就。展望前程,红原县正围绕“三地两心一时代”宏伟目标,凝聚强大发展动能,在这片“红色草原”上续写锦绣华章。

谱写“两山”理论红原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红原县将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作为立县立命之本,改革创新,大力培育生态产业。如今,现代畜牧业成为最具优势的致富产业,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全社会工业总产值60年增长倍,县域经济持续壮大,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成为了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不是要把它破坏了,而是要把它保护得更好。”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

图文来源:茂县融媒体中心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红原县作为长江、*河上游的主要水源涵养地、重要生态屏障和生态重点湿地保护区,60年来,红原县秉持“生态立县”理念,以牧区增绿增效、牧民增收为目标,实施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恢复、退牧还草等系列生态建设工程,大力培育生态产业、引导群众转产转业,立县立命之本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目前,全县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6.2%、森林覆盖率达8.4%,环境空气质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不断提高,生态保护从粗放式管制走向精细化治理。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红原最大优势、最靓底色、最宝贵资源。

60年来,红原县生态保护成效显著,“绿水青山”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日趋凸显。作为我州海拔最高、唯一的纯牧业县,红原县立足资源状况和发展战略,陆续实施了牲畜作价归户、草场承包到户、人草畜“三配套”等重大改革,创造性开展牦牛保险、草原保险、森林保险和标准化种养殖、家庭牧场建设等工作,扎实开展国家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省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县建设,基础设施不断配套、经营主体更加多元、产业体系已逐步完善。年,红原县畜牧业总产值达7.2亿元,是建县之初的倍。年以来,先后两次被省*府确定为全省唯一的现代草原畜牧业试点示范县,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畜牧业成为全县支柱产业,现代草原畜牧业成为红原最具潜力、最有优势、利民最广的致富产业。

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保护生态,呵护好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大草原,不仅为红原县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也为全县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红原大草原碧海连天、天蓝云白、牧歌悠扬,生态文化多姿多彩,处处皆是美景。丰厚的历史文化、波澜壮阔的红色文化、浩瀚神秘的宗教文化、多元包容的门户文化充满了活力。

多年来,红原县立足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服务水平,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先后获得“中国县域旅游品牌县”“中国自助游(自驾)最佳目的地”等10余项全国旅游奖项,月亮湾、俄么塘花海、日干乔3个景区成功创建成国家4A级景区,正在积极争创天府旅游名县。从年起成功举办8届牦牛文化节,从年起,连续优质高效举办4届雅克音乐季,成为四川省“四季音乐节”的标杆,“红色草原、江河之源、牦牛家园、自驾乐园”旅游名片做靓叫响,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年,红原县接待游客.6万人次,收入15.6亿元。年,全州文化和旅游暨全域旅游发展大会将在红原县举办;明年,阿坝州文化和旅游暨全域旅游发展大会将继续在红原县举办。

放眼60年沧桑巨变,红原县工业经济的壮大生动阐释了什么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生产力。”立足畜牧业,60年来,全县乳品制造、肉类加工、中藏药生产、香料制作等产业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近年来,红原县紧抓“生态”“绿色”发展主题,积极探索实践具有红原特色、牧区特点的绿色发展路径。以绿色产业园、科技创新园、牦牛文化园、特色种植园为依托,实施“一区四园多基地”战略,宇妥藏药、红原牦牛乳业等一批公司正积极争取上市。天津中环、国家电投等投资的光伏清洁能源、新能源项目相继投入发电。全县工业企业达34家,其中规上企业11家。占地亩的绿色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已有24家企业入驻,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税收超亿元,提供就业岗位余个。年,红原县全社会工业总产值达7.7亿元,是建县时的倍。

“生态立县”蓝图一绘到底,县域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建县60年来,红原县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代畜牧业、绿色工业、全域旅游、电子商务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红原味、体现红原造的绿色发展路径。地区生产总值从年的万元增长到年的15.4亿元,增长倍。财*收入从年的万元增长到年的万元,增长29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年的万元增长到年的3.8亿元,增长78倍。

高原牧区“安居乐业”焕新颜

城乡建设全面推进,是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充分展现,更是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将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有力保障。60年来,随着城乡建设和社会事业迎来翻天覆地的巨变,昔日的“高寒草地”成为了今天宜居业、便商旅的发展热土。

城乡环境作为永续发展的地域空间,是区域经济、文化、生态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同经济发展而发展。同时,又对经济发展提供巨大推动力。60年来,红原县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深刻的改变着县域经济发展格局。60年前,红原境内公路里程短、等级低,运输大多只能靠人背畜驮,交通的滞后不仅影响群众的出行,更严重阻碍了红原的经济建设步伐。如今,县、乡、村三级公路网络逐步完善,公路密度从年建县时的0.06km/km2增加到年的0.22km/km2。牧道四通八达,乡乡村村通油路,国道线、线、线省道线、线贯穿全境,阿坝红原机场建成通航,成兰铁路、久马高速正加快建设,川青高速、川甘高速开始规划……红原将成为离内地中心城市最近的大草原。

图文来源:若尔盖县融媒体中心

60年前,全县仅有几台发电机,到年1月,查尔玛乡查龙村通电工程建成后红原县所有村实现通电工程全覆盖。如今,电视、电脑、电冰箱等家用电器早已进入寻常牧家。60年前,全县仅有几部手摇电话,今天4G网络覆盖城乡,智能手机全民普及,

1
查看完整版本: 绿色为轴红色为底美丽草原焕新颜红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