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工业时代,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要极好地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和其他一切事物和谐共处。
新物种艺术空间本期推荐的是玉雕艺术家张青兰的作品《驱动》。这件作品给人一种新的视觉冲击就如工业革命的大齿轮碾压过来,让人不断的往前奔命,这正是《驱动》的作者张青兰所带给我们的思考。“玉雕作品是有承载的,创作发自内心,做有感受的作品也是我一直在尝试和学习的”张青兰如是说。
百花奖获奖作品《驱动》
↓
《驱动》不是一件单纯的传统玉雕作品,它是以传统的玉雕技法与雕塑、装置艺术理念结合的一件作品。作品采用红白料南红玛瑙,运用骷髅头、细胞、时钟与机械齿轮等元素创作而成。大胆运用强烈对比,冲突中又有共性与平衡。
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创作过程
南红原石
↓
修改中的设计草图
↓
草图,对于创作者来说是一次探险旅程的开始,第一步都是试探性的,而过程却一直在发生变化
多种元素结合
↓
主体完成,主题思想已经呈现
↓
作品恰到好处的运用了工业机器的齿轮以此来加强视觉的冲击力↓
那些散落在齿轮缝隙里的细胞和DNA再次强调了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
↓
关于创作《驱动》这件作品的初衷,他说:“源于自我对生活的体会,社会节奏很快,车轮飞转,似乎我们的身体和脑细胞也在作机械式的奔忙运转,是什么在驱动着这一切的运行?我没有想批判和歌颂什么,只是对一个现实状况的思考和对自我的关照,用作品来展现。”
工作中的张青兰
↓
在未来的玉雕创作中,更需要深深地思考作品的艺术价值,在传统的材料上创新和突破,需要足够的理论思考和大胆尝试。张青兰一直在进步,在中央美院的积累让他不断反思并大胆地尝试。最后他认为玉雕创作是建立在充分尊重材料的基础上,再根据材质的特点将自己的思考或想法赋之于作品而有延伸。
名家简介
张青兰,青年玉雕艺术家。从事玉雕之前曾有过三年绘画,七年木雕的经历,年跟随玉雕大师于丰也学习玉雕,年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当代艺术理论,创办个人工作室。
其作品表现形式丰富,不拘泥于一种风格,力在用玉雕传达人的精神和情感,表达对时下生活的思考和态度。
新物种艺术空间在接下来的展览中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