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汶川县城,在一片姹紫嫣红中生机勃勃。龙门山上,杨柳依依,玉兰花绚丽绽放,山坡上青草在微风中恣意摇摆。
5月12日一大早,武警四川总队阿坝支队机动二大队大队长杨志从红原赶到汶川。从年汶川发生8.0级地震至今已12年了,每年杨志和战友们都在恪守一个约定:5月12日,缅怀地震中逝去的同胞。
满是窟窿的手套、签满名字的队旗、官兵在废墟上奋战的照片……
灾难后的疼痛和重建的兴旺,两股力量一直在杨志心中交错涌动……
图为杨志进行战术训练。
悲伤烙印
映秀镇漩口中学门外的时钟,定格在14时28分。这一刻,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
山崩地裂,房倒屋塌。汶川县人遇难,数万人受伤,99%以上的农村房屋遭到不同程度破坏,路基沉陷破裂,桥涵破损坍塌……震感向四周扩散,波及大半个中国,千里之外的北京、上海、广州,都能感到地面在晃动。
那年,在距离震源百余公里的原武警成都指挥学院,正在教室准备毕业论文的大四学员杨志清晰记得,耳畔传来“轰轰”的响声,墙上的钟表和挂画掉落在地上,整栋教学楼都在晃动……
“地震了!”在一阵惊呼声中,学员们跑向操场。屋顶的砖块险些砸到人,天空中泛起了一层浓浓的*沙。就在大家议论纷纷时,收音机里传来地震的消息:“来自国家地震局的最新消息,今天14时28分……”
学院立即组建了一支救援分队,杨志和93名即将毕业的战友率先站了出来。他们收拾背囊,携带装备,集结待命。
15时10分,距离地震发生仅42分钟,救援分队乘坐运兵车从学校出发,向都江堰开进。路上余震不断,落石从山上飞滚而下,平时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足足开了3个多小时。
18时30分,救援分队抵达都江堰市奎光路,开展先期救援。都江堰市受灾情况比想象中严重,瓦砾遍地,楼体倾斜,一些建筑物摇摇欲坠,现场一片狼藉。杨志清楚地记得,有一位中年妇人医院的废墟前,披头散发,眼睛里充满了恐惧,双手被石块割得血迹斑斑。
“救救我的孩子吧,他才5岁啊……”看到救援队伍赶来,数十名受灾群众把杨志他们团团围住,有的放声大哭,有的苦苦哀求,听得让人心碎。
图为杨志带领官兵翻越“天梯”运送救援物资。
第一次参加救援的杨志内心是复杂的,有悲痛更有惋惜。他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钻到倒塌的楼房下翻个遍。
从到部队当兵,到考学提干,6年的*旅生涯让杨志对*人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杨志很朴实。他说,人民受到伤害,就是自己失职。
2个小时后,在奎光路倒塌的房屋废墟中,杨志看到了一位压在水泥板下的女孩。此时,女孩已经昏迷,但是还有微弱的呼吸。杨志赶紧呼叫战友:“快来人啊!”
水泥板间空隙狭小,只有探头进去才能看清被困女孩的情况。他们考虑到,若使用切割机救援,会导致视线出现盲区,可能造成二次伤害,再加之余震频发,水泥板随时可能滑落,危及女孩生命。
危急关头更要与死神抢时间。杨志和战友们来不及犹豫,用手硬生生地挖出了一条通道。30分钟后,女孩被成功救出。女孩被抬出来的那一刻,救援官兵的双手鲜血淋淋。
经过37天的连续奋战,杨志和战友们从废墟中救出2条年轻生命,安全转移群众余人,搬运救援物资20余吨,帮助受灾群众抢收菜籽10余亩。
在救援中杨志有一个遗憾:没有到汶川震中。当杨志返校后,弥补遗憾的机会来了——毕业后申请去汶川。
作为*校学员里的佼佼者,连续多次被评为优秀学员的杨志本可以选择去沿海大城市,但他执着地选择了汶川。
申请被批准了。年7月,杨志到汶川中队任排长。
此时,中队官兵除了担负固定执勤工作,还要参与抗震救灾。汶川余震频繁,官兵们知道:前路凶险,每次出去能否平安回来都是未知数。
作为刚下队的排长,杨志在每一次任务中都站在排头。看到排长的果敢,战士们把顾虑、胆怯抛在了脑后,跟着排长。
人在灾难面前是脆弱的,也是坚韧的。在大地震中触摸了死亡的冰冷和人情的温暖后,杨志汲取了向死而生的力量,内心变得更加坚定。下队后,杨志带着这种动力,不分昼夜地投身抢险救援与灾后重建。他知道自己的力量是微小的,阻挡不住灾难再次发生,但是,如果不幸再次降临,他希望用自己的搜救经验、*人的勇猛果敢去挽救更多的生命。
图为杨志(左一)转移受灾群众。
重建重生
没有不可逾越的苦难,没有不会来临的光明。
震后4个月,*中央、国务院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灾后重建工作,提出“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目标。汶川进入了灾后恢复重建阶段:启动全国对口支援计划,分区域、定时间、定进度、定责任,全国的力量向灾区重建倾斜;捐款、捐物、捐血,全国的爱心向灾区倾注……
灾后的汶川县城虽然没有了昔日的繁华,但是每天都车水马龙,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救援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这里。挂着“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标语的车队不断驶入汶川,废墟上响着挖掘机的轰鸣声,人群中闪动着一抹橄榄绿……悲壮中生长希望,灾区人民的痛感在这些温暖的场景中渐渐消融。
汶川中队官兵从大地震发生后,就一直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担负转移受灾群众、应急机动救援等任务。
汶川重建期间,杨志印象最深的是转移群众和抢险救援。这是细致而又危险的任务,不仅要安抚灾民情绪,帮灾民收拾家当,还会随时面临各种考验。
“3天全部转移龙溪乡名村民。”杨志下队没多久,中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他第一时间写下了请战书。
龙溪乡地处汶川县西北杂谷脑河东岸,地震中受灾严重,加之雨季来临,随时可能发生泥石流灾害。根据当地*府计划,村民要转移到山下绵虒镇板桥村安置点。一辆辆*车接踵而来,乡亲们提着锅碗瓢盆,背着床褥被套,从山上撤下,被妥善安置到一片开阔地。
“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如今却要离开……”一说到离开,年逾八旬的村民余大爷眼圈就红了。余大爷一家几十年都生活在这里,10多年都没下过山,得知搬迁的消息后,老人有些不情愿。
年7月,完成草坡乡被困群众转移任务的杨志安抚受灾群众,鼓励他们要战胜困难,树立信心信念。
“大爷,您放心,我们只是暂时离开这里……”杨志把身上仅有的一瓶水递给老人,一边耐心讲解*策,一边帮老人收拾家当。经过一番安抚后,老人放下了心中的不安。
死亡是一场灾难,给幸存者心理留下了深刻的伤疤。张大爷是千千万万幸存者中的一个,大地震中,他眼睁睁地看着亲人和邻居被压在废墟下、掉落在地缝中、滚落到河流里,灾难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这种疼痛的记忆,杨志也不会忘记,和受灾群众不同的是,这种疼痛时刻提醒他不抛弃、不放弃。
在转移群众的过程中,杨志把村民当亲人看待,每到一户人家,他总会帮忙收拾屋子,耐心解释*策,让村民放下心里的不安。在战士们眼中,平日管理中近乎苛刻的排长,在群众面前却是一脸温情。杨志这样的“变脸”,让战士们心生敬佩,大家起早贪黑都不觉得累,感觉有种力量在推动他们前行。
悲伤是一种缓慢的疼痛,温暖是一粒缓释胶囊。不知不觉地,杨志和战友们走进了灾区群众的心里。他们说,有了这些穿*装的人陪伴,心里很踏实。
汶川地震后,整片区域地质结构变得破碎,再加之海拔高、势能大,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年7月10日,不幸再次降临。汶川县草坡乡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约有余人被困桃关隧道。
时任汶川中队中队长杨志接到紧急命令:带领5名官兵担负侦察任务,勘察灾情。
巨石裹挟着泥浆侵占了道路、堵塞了河道,路面已经完全被洪水淹没,桥面随时有坍塌的危险。杨志临危受命,和战友们率先进入隧道勘察情况。
“当兵的来了!当兵的来了!”看到杨志和战友们赶来,被困群众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微弱的灯光下,那一抹淡淡的橄榄绿在被困者眼中闪闪发光,明亮而又温暖。
年8月,杨志被支队表彰为“强*实践先进个人”。图为杨志在支队大礼堂为全体官兵作先进事迹报告。
经过勘察,隧道多处出现裂痕,威胁被困人员生命安全。当天傍晚,杨志向指挥部报告情况后,开始与地方公安人员、部队战友一起转移被困群众。全部群众安全转移后,一场暴雨袭来,杨志和战友们还没顾上喘口气,又接到战斗命令,徒步挺进草坡乡,踏上了搜救被困群众的道路。
草坡乡通信中断,与外界失去联系,成为一座“孤岛”。通往草坡乡的唯一通道,是草坡电站引水管石梯。这座石梯从山脚到山顶,像一条蜈蚣一样伏在这座海拔近千米的山上,坡度近70度,共有多级台阶,说它是“天梯”一点都不为过。
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杨志与11名战友携带救援工具,背负40多斤的背囊,向“孤岛”挺进。
接下来几天,杨志和战友们一直奔波在救援和运送物资的“天梯”上。最让他们难忘的,不是一路的艰险与辛苦,而是人民群众的淳朴和善良。
救援结束后,为了不给老百姓添麻烦,天刚蒙蒙亮时,杨志和战友们就悄悄离开了草坡乡。出人意料的是,为了让官兵吃上热乎的鸡蛋,张大妈足足追了杨志他们2公里多的山路。
年年底,在对口支援地区与灾区群众携手努力下,汶川完成了“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的重建目标。此时,草坡乡的百姓已经搬迁到水磨镇郭家坝村吉祥社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家。如今,这个被誉为“5·12”灾后重建第一镇、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的川西小镇,每天都会迎来全国各地的游客。他们在感触大地震的同时,也见证了这片废墟上重建的兴旺。
年,武警四川总队阿坝支队汶川中队与汶川县牛脑寨村结对帮扶。图为杨志向帮扶对象了解情况。
扶贫扶志
年11月27日,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作为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战场,汶川调整产业结构,栽下数万亩经济价值可观的甜樱桃。不少果农经济增收,实现了脱贫。
时至初夏,在克枯乡,漫山的樱桃挂在树上,掩映着山林与河谷。村民余小勇望着枝头红艳欲滴的樱桃,满怀喜悦地憧憬着丰收的季节。
这些年来,余小勇通过种植果树走上了致富路,不仅建了房子、买了车子,还有了一笔积蓄。余小勇说,致富的背后不仅有国家*策的扶持,还有杨志和战友们的帮助。
汶川地震发生后,余小勇的果园有余株果苗被泥石流淹没,4间房屋也被震塌。震后,根据地方安排,杨志和战友们来到余小勇的果园里,帮忙清理淤泥、平整土地,并将他们一家转移到临时安置点,两人因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地震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给余小勇蒙上了一层心理阴影,而且切断了他家的经济来源。他把自己关在活动板房里,每天浑浑噩噩地混日子。
“房屋倒了我们可以重修,果园没了也可以重建,但是志气一旦丢了,就再也站不起来了……”杨志是个重义气的人,一直都把余小勇当作亲兄弟对待。当他得知余小勇过着颓废的生活后,不禁批评教育了他。
杨志的一席话把余小勇敲醒了。他知道,沉沦只会让自己越陷越深,摆脱困境的唯一办法就是坚强。
既扶志又扶贫。年,在杨志和战友的帮助下,余小勇修建了新房,重新修整了果园,开始培育红脆李和红樱桃果苗。
细心的杨志特意从网上为余小勇购买了种植樱桃的书籍,节假日邀请农技专家为余小勇传授果树种植技术。这些无微不至的关怀就像春雨渗透土壤,及时而又温暖,滋润着果树茁壮成长。
年5月11日,在汶川“5.12”特大地震10周年来临之际,杨志带领中队官兵来到了当时受灾严重的水磨镇七一中学开展国防教育。图为官兵和学生合影。
年,5年前种下的樱桃苗长大结果,余小勇家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他的信心也更足了,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可就在他刚尝到一点幸福的味道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泥石流袭来,余株刚刚长成的果苗遭遇灭顶之灾。
就在余小勇丧气失落时,杨志带领11名官兵赶来救援。看到杨志时,余小勇心里顿时有了底气。考虑到果园在几次灾难中损失巨大,杨志和战友们为果园修筑了防洪堤坝和排水渠,避免果园再遭劫难。
年8月20日凌晨,因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汶川多地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
“小勇,受灾情况怎么样,不要灰心……”灾情发生后,杨志专门打来电话,接到电话的余小勇心里备感温暖。他告诉杨志,多亏排水渠和防洪堤坝发挥作用,否则果苗可能又遭殃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杨志从余小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