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之舟”是西南民族大学创行团队与宜信“微金融·微动力”—小微企业助力计划合作为帮助四川省阿坝藏区“哈拉玛牦牛乳品家庭工作坊”改进生产技术、优化产品、提升小微企业主能力建设开设的项目。
凛冬已至,“高原之舟”也在我们的期待中起航。
●●●
西南民族大学创行团队自起,就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开始运行“生生不息”项目,每年调研次数为8-10次,为“高原之舟”项目铺垫了执行基础。由于长期在红原县执行项目,我们与红原县畜牧局、兽医站、记者站等有较多联系。所以这一次我们将目光锁定在红原县,对当地的小微企业做进一步地调研。
当团队“微金融·微动力”宜信项目组来到红原县进行调研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调研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顺利。在对红原县小微企业进行走访的过程中,因为语言和思维的差异,我们面对了很多的误解、不信任和拒绝。幸运的是,在红原县记者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位于红原县哈拉玛村的“哈拉玛牦牛乳品家庭工作坊”。
●●●
“你好,我们是西南民族大学创行团队”
随着这一声“你好”,我们与高原之舟的故事也缓缓拉开了帷幕。
易斯达,这个淳朴的藏民正是创立哈拉玛牦牛乳品家庭作坊的人。我们第一次见到他时,是在他的手工作坊里,厚厚的老茧和黝黑的皮肤。经过简单的口头交流,在取得他的同意后,我们对易斯达的手工作坊进行了深度考察,观看了他提取鲜奶、生产酸奶、包装酸奶的过程。在整个生产包装过程中,我们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详细记录。
纯手工挤奶对牦牛酸奶的奶源造成污染,存在严重的生产卫生和安全隐患,且牦牛酸奶包装和保鲜技术较低,成品牦牛酸奶滞销严重,阻碍了工作坊的长期发展。由于受资金、地域、技术的限制,只能少量生产牦牛酸奶,每月营业利润仅元。之后,我们向他简单介绍了我们的宜信项目,易斯达对此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并说他愿意配合我们。
于是“高原之舟”项目,就在这个破旧的小作坊里诞生了。
●●●
项目组成员们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头脑风暴,我们针对传统手工牦牛酸奶的生产包装问题进行了讨论,集思广益,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我们咨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陈炼红老师,就牦牛酸奶生产问题提供技术指导。在她的帮助下,我们得到了技术支持,包括对牦牛奶杀菌技术、酸奶生产技术和产品包装的改进建议。加快我们建立连续化乳品生产线的进程。
十一月中旬,我们再次来到红原县。与易斯达短暂的寒暄后,我们向他介绍了完善的项目方案,告诉他我们提供的技术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手工酸奶的卫生安全问题、保鲜问题和产量问题,并询问他是否愿意尝试。易斯达对科学技术表达出了浓厚的兴趣,并告诉我们他愿意尽力配合我们试一下。
首先,我们为这个简陋的手工作坊带来了牦牛酸奶首批生产设备(由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陈炼红老师无偿提供)。它能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保证生产的安全,使生产达到标准化。接着我们向易斯达和他的员工介绍牦牛奶杀菌技术,并普及了食品安全问题在生产中的重要性。一开始,他们对技术介绍和知识普及的理解上有些困难,但是所幸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遇到理解不了的地方也很大方地向我们提问。结束了为期两天的技术培训和设备使用培训后,我们的手工作坊正式开始了试生产,现如今的手工作坊虽然简陋依旧,但是整齐干净的生产设备却让人多了很多放心和安全感.。
十二月,我们生产出了第一批标准化牦牛酸奶,现在我们的产品正在质量安全检验中。为了使生产出来的牦牛酸奶能更好的保鲜,我们设计新包装,使牦牛酸奶成品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关于食品包装材料的要求并使酸奶的保质期由3-5天延长至30天。
产品包装设计图
“我们在昔日纸上写下的计划,现在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要走的路还很长,但风会继续吹,它会吹鼓起梦想的风帆,我们的“高原之舟”,相信也会一直航行下去
”-END-
“科创客,宜起来”
高原之舟项目组/编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