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原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东航虚惊一场,我们再上一课
TUhjnbcbe - 2021/5/20 19:37:00

99%的中国空乘应该都在这儿

我想和你一起,定义飞行的方式

看到一则新闻,说前天青岛飞广州的东航航班上,在巡航阶段氧气面罩突然意外脱落,继而航班备降。东航官微发布消息称:该航班巡航期间,氧气面罩意外脱落,客舱高度和增压一切正常,为最大限度确保安全,机组决定就近备降南昌,航班已于10:22正常落地。

正如我们以前所讲的,再先进的飞机也只是一种工具,只要是工具就必然会有出故障的可能,作为一名曾经的空乘人员,每当听到氧气面罩脱落这几个字内心还难免紧张,但好在这次只是虚惊一场。

据当班旅客朱先生说,氧气面罩脱落后大约半小时时间飞机就备降南昌了,按照时间来推算,氧气面罩脱落时间大致在9:40左右,“当时,所有机舱上的氧气面罩自动打开,语音提醒说客室释压,有乘客就开始戴氧气面罩了。这期间空乘人员出来说不用戴,是机械故障,出来安抚和协调乘客。后又过了大概十来分钟,广播说因为飞机的故障要备降南昌。”

备降后,这个航班在南昌及时更换了一架飞机继续飞往广州。

既然只是故障,那么为什么要备降?原因是氧气面罩为一次性产品,被释放后,我们无法确定旅客是否已经下拉并将其启动,如果不备降继续飞行,在后续航程中若真的出现释压,那么那些被使用过的氧气面罩将无法提供氧气。再者,这种故障并不常见,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也应该迅速备降查明真相。

据了解,这起事件的起因是由于客舱高度电门故障,这款电门是BE的产品,公司全名叫做B/EAerospace,是一家年成立的总部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惠灵顿的一家公司,生产销售机舱内饰、航空紧固件、耗材等等。在年4月,被RockwellCollins公司以8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后者是一家全球性的企业,为世界各地的飞机制造厂商和多家航空公司以及全球大部分国家的*队提供航空电子设备。

虽然这次只是虚惊,但作为旅客,还是要懂得,在那些真正需要戴氧气面罩的关键时刻,你应该怎么做。

客舱里的氧气面罩全部脱落,除了机械故障,就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客舱已经释压。

释压的字面意思是指“释放压力”,通俗一点,可以理解为客舱被释放掉了原本的增压,但这种释放并不是人为的。它分为两种:缓慢释压、急速释压。

缓慢释压可能是因为机门或应急窗的密封泄露或因增压系统发生故障而引起的。

而急速释压通常是在一分钟内发生的,可能由于金属疲劳、炸弹爆炸或武器射击而引起的密封破裂。在极端情况下如果释压过程发生在了5秒内,那又可称之为“爆炸性释压”。

在今年四月份,美国西南航空的次航班就遇到了一起“爆炸性释压”,当时美国媒体报道的图片里,这张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是一个完完全全彻头彻尾错误的示范,这种戴法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所以我特别想提醒大家的是,客舱释压是件非常严肃的事,如果遇到了,你要做的绝对不是像他一样用手将氧气面罩草草地怼在嘴上。

因为在真实的释压场景里,如果你不能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你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晕厥乃至结束生命。

客舱释压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在释压发生后,留给人们的有用知觉时间(T.U.C)极少极少,在当飞机飞行在米的高度时,不戴氧气面罩的有用知觉时间只有15秒;米时,18秒;米时,30-50秒;米时,1-2分钟;米时,3-5分钟;米时,5-10分钟;米时,30分钟以上。

如果你在米的高空,客舱释压,18秒内你不能戴上氧气面罩并启动发生装置,很有可能在不到20秒的时间里,你就会失去了自己的意识。

有人或许会疑惑,为什么我在水里能憋气5分钟,而高空释压却只能坚持几十秒?这是因为在高空低气压环境下,人体血氧饱和度会瞬间降低,组织迅速缺氧,留给普通人的有用知觉时间只剩十几秒,过了这个时间,即使你可能还存在模糊的意识,但大脑已经无法指挥自己的肢体做出正确自救的动作了。

但不管缓慢或是急速释压,作为旅客,最好的判断标准是“氧气面罩是否脱落”,除了系统故障,不管之前的客舱里多么的祥和,只要氧气面罩突然脱落,那所有人必须停止一切其他活动,第一时间坐下系好安全带、并将其戴上。

因为在机长发现客舱处于释压状态时,会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并广播:“应急下降!应急下降!Emeryencydescent!Emeryencydescent!”

为什么要应急下降?因为客舱里每个氧气面罩,只能提供12分钟的氧气,这也意味着,飞行机组必须在12分钟内把飞机下降至安全高度,否则客舱里就可能成为人间地狱。

安全高度是多少?大约是在米。

在此期间,除了按照规范戴好氧气面罩,还有什么事是必须做的?是系好、并系紧安全带。在这种应急下降里,速度会非常之快,如果你没有系安全带或者安全带没有牢牢把你固定在座位上,你有很大的可能被抛至空中,而这种“抛”,会让你受重伤。

去年10月15号,印尼亚航的QZ航班,由于客舱释压,飞机在短短几分钟内紧急下降了米,旅客惊恐万分,却人机平安,无人死亡。

但是你有没有设想过这么一个场景,飞机不是在平原飞行,而是在高原飞行,机场所在地区的海拔本就在米以上,那么发生释压后情况会更加的危急。

在我们大陆上有十几座机场属于高高原机场,按照海拔高度排名,他们分别是:那曲机场(米)、稻城亚丁机场、昌都邦达机场、阿里昆莎机场、康定机场、甘孜格萨尔机场、玉树巴塘机场、日喀则和平机场、拉萨贡嘎机场、阿坝红原机场、九寨*龙机场、泸沽湖机场、迪庆机场、甘南夏河机场(米)、林芝米林机场(米)、格尔木机场(米)、神农架红坪机场(米)。

高高原机场的运行环境比一般机场复杂的多,这里空气密度和大气压力小,还包括地形、气压和人的高原反应等等。种种不利因素会导致发动机推力减小,空气动力变差,飞机的机动能力降低,飞机的爬升和越障能力变差,飞机空中加速、减速所需距离增长,转弯半径增大。所以今年川航创造的奇迹,真的是在无限不可能中创造出的唯一生存的可能,再次向年5月14日川航3U机组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回到主题,客舱已经释压,机长已经发布了指令,这时,所有空乘会就近坐下,系好安全带,戴上氧气面罩,并用手拍打座椅靠背或制造其他声音来吸引旅客注意力,命令旅客像自己一样戴上氧气面罩,与此同时,所有旅客都要在戴好自己面罩的同时,主动叫醒坐在自己身旁的旅客,让他们做出同样的动作。

在飞机到达安全高度或释压警告解除之前,所有人员都不得在客舱里进行任何活动。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你的身边有小孩,要先戴好自己的,再去帮帮助他。

氧气面罩应该怎么戴?记住,当看到氧气面罩脱落,要第一时间用手向下用力拉面罩,将面罩戴在口鼻处,确保面罩同时密封住自己的鼻子和嘴巴。

如果是在满客情况下,客舱里的空乘会就近坐在一位过道旅客的身上,并用口令大声命令这位旅客:“请抱紧我!”,这时的你一定不要慌,在保证自己系好安全带的同时,用力抱紧这位空乘。

如果你正在厕所门口排队,或处在客舱其他位置,周围没有空余座位,除了让旅客抱住你,你也可以选择就地坐下,紧握地板上的行李档杆,并请求其他旅客下拉并拿一个氧气面罩给你。

需要多说一句的是,飞机上配备氧气面罩的数量远比旅客座位的数量要多的多,在你的左边或者右边,至少会有一个备份氧气面罩。

直到飞机抵达安全高度,机长会广播:“到达安全高度,可以摘下氧气面罩,Reachsafealtitude,removeyourmask”,这时,乘务员才可以在客舱里走动,目的是为了检查旅客是否有受伤,机体是否有破损。

在飞机释压的过程中,旅客的身体会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所以在这个阶段,空乘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旅客实施急救,而这又是空乘在职业生涯里所必须具备的另一个关键能力了。向全世界那些伟大却又不被常人理解的空中乘务员致敬。

至此,飞机已经在飞往备降机场的途中,旅客也基本无须担心自己的生命会受到威胁,但是在后续的航程中,一定要完全服从机长和乘务人员的指令,飞机不比陆地,发生特殊情况时真的没有时间去做解释工作,一切都要等落地再说,谁也无法保证会不会还有其他特殊情况等出现。

包括飞机释压、失火、迫降等险情,在世界民航史上都已经发生过,通过前辈们的经验和教训,鲜血和死亡,后来的人们总结出了各种应对的规则,这种规则,在全球范围内航空公司里都是通用的。而这种规则,是要被敬重的。由于民航运输的特殊性,一个人对规则的漠视很有可能影响到其他所有人的安全,所以作为旅客,必须要严格遵守。

这也是我们这些年不断强调当安全与服务发生冲突的时候,一定要先确保安全,再考虑服务的根本原因。

前天东航那个航班虽然只是虚惊一场,但借着这次事儿,我想再次向大家强调两件事:

一、乘坐飞机,务必全程都要系好安全带,不要管是不是晴空万里。如果需要用洗手间,请速去速回,并重新系好安全带。

二、出现紧急状况,不要恐慌,听从空乘指挥,服从机长命令,特别是在迫降后的应急撤离中,一定要相信他们和她们的专业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自己的安全。当然了,就像我往常写的科普一样,今天教给大家的,希望你们一生都没有机会用到。

谢谢。

最后,说点题外话:

飞机释压属于紧急情况的一种,但不管是飞行机组还是客舱机组都有相对应的处置程序,这些程序是每名空勤人员日常训练、年度考核的重中之重,所以作为媒体——我指其他媒体,没必要总是用“惊心动魄”、“劫后余生”这些词去给公众制造恐慌。

但我理解,媒体之所以会恐慌,除了制造话题吸引眼球,最主要的原因是媒体本身对这个问题也感到恐慌,写下这一篇篇报道的媒体人,自己也知道过马路比坐飞机危险的多,但马路之事属于他自己可控的范围之内,而飞机的种种状态他完全摸不着头脑,纵然“飞行”已经出现了上百年,但现在的人们仍然会对克服重力这件事感到担忧,恐惧源自未知,所以感到恐慌属于正常。

从另一个角度讲,媒体的恐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督促航空业进行更好的完善和变革,但前提是必须要站在一个专业、公正的立场上。可悲的是,在自媒体浪潮的冲击下,传统媒体早也开始了追热点的脚步,生怕错过每一个热点消息,错过任何一个可能出现的十万加,但谁又该对社交网络里泛滥的各类不属实、不专业的消息负责呢?

你所能想象到的乘飞机最可怕的状况,民航业都有着对应的处置方案。而作为媒体,如果对民航业感兴趣,我非常欢迎你们找熟悉的民航单位进行学习,提前给公众普及航空安全知识,而不是在事后大写特写劫后余生。

没意义。

停机坪大表哥

感恩有你。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航虚惊一场,我们再上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