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原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昔日风沙地今朝披绿装红原县草原沙化治理
TUhjnbcbe - 2021/5/24 20:35:00
治白癜风专业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40801/4438675.html

冬季,在红原县瓦切镇德香村,记者看到远处坡地上高原红柳树枝干繁茂,草丛渐*,其间点缀着零星的绿色。

牧民尔甲告诉记者,这是一处草原沙化治理点,几年前还是一片沙地,草原沙化治理让*色的沙地重新披上了绿装,“冬天草木都枯*了,夏天这里满坡都是绿色”,尔甲翻出手机里珍藏的夏日德香村的美景照片,脸上难掩喜悦之情。

草原沙化治理见成效,高原牧民群众乐开颜

近年来,红原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山雪山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站在筑牢长江*河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高度,紧紧围绕建设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目标,以草原沙化治理为抓手,统筹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构建以草原为生态资源主体的山清水秀环境,保持生态持续向好的态势。山坡变绿了,村庄更美了,牧民群众共享生态建设带来的发展红利。

痛则思变——治沙是必经之路

红原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长江*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全县有林地万亩,可利用草原万亩,湿地万亩。近年来,受气候变暖、地质构造变迁、沼泽疏干、过度放牧以及鼠虫害危害等因素影响,加剧了该县草原沙化进程。

“草场被风沙埋了,草场面积越来越小。”“风沙大,家里每天都要打扫好几遍,扫出几堆尘土。”“风一吹,眼睛都睁不开,头上都落满沙土。”……走访中,瓦切镇牧民们谈及沙化治理前饱受风沙侵蚀的“痛”不住地摇头。

据年第5次沙化土地监测显示,红原县有沙化土地9.8万余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77%,主要分布于瓦切镇和邛溪镇。痛定思痛,痛则思变。早在年,红原县被列为川西北省级防沙治沙综合治理试点县,自此,该县全面打响防沙治沙攻坚战,展开了与草原沙漠化的“较量”。

——强化规划引领。注重规划的前瞻性和指导性,统筹推进森林草原湿地系统治理,突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沙化土地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保护支撑体系建设和科技保障体系建设7个方面重点内容。立足全县沙化治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编制年度防沙治沙实施方案,细化操作流程。

——做实监督管理。始终将沙化土地治理的实施管理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长效体制。成立治沙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加强林业、财*、畜牧、水利等有关部门配合,协调解决治沙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对项目施工现场、物资质量和资金安排进行动态管理,逐步完善和规范沙化治理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制定重点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造林质量管理及事故行*责任追究制度实施办法,并聘请监理现场检查、监督;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验收制等制度,对造林工程队进行资质认证,做到“有规划设计,有专业工程队造林,有施工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有检查验收”。

自草原沙化治理工作开展以来,红原县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沙化土地现状,采取“防风阻沙林带+生物沙障+灌草间种”“防风林带+草障植物网格+灌草间种”“老芒麦草+黑麦草+披碱草混播”“全面封沙育草+适量补播”等治理模式,按照“灌草结合,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方法进行草原沙化治理,完成治理面积6.77余万亩,巩固防沙治沙面积4万亩。

“年以来,我们先后投入各级财*资金万元,大力实施防沙治沙工程,因地制宜开展草原沙化治理,以林草植被恢复、畜草基地建设、填沟还湿、鼠害防治、沙生植物基地建设等为手段,有效阻止了草原沙漠化进程,全县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红原县林草局林业生态修护股股长喻安庆告诉记者。

观念革新——放牧人变治沙人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如今,古诗中的美丽画卷重现红原大草原。

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红原县积累了草原沙化治理的有效经验,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提高了全民生态保护意识。监测表明,该县治理区流动沙地林草植被盖度从治理前的不足10%提高到目前的55%,植物种类由治理前的不足10类增加到目前的20类左右。成绩的背后有*委*府的倾力,有各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也有牧民群众观念的革新和防沙治沙的坚定行动。

“以前,我们没有保护草场、保护生态的意识,哪里的草好我们就到哪里放牧。自从实施草原沙化治理工程以来,*府按每亩12元的管护费聘请我们当管护员,每年有多元的收入。现在,我们全家人都在当管护员,加上各种生态补贴,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瓦切镇德香村沙化治理项目工程示范基地管护员谢尔八说道。

德香村是红原县草原沙化治理示范点。年,该县投入资金万元,正式启动实施德香村沙化治理工程。经过多年的治理,德香村的沙化土地已被青草和灌木覆盖,截至目前,该村沙化土地治理总面积达.3公顷。如今的德香村已很难见到成片裸露在外的沙地,昔日的不毛之地已变成沙生植物和候鸟的天堂。

草原沙化治理不易,巩固沙化治理成果尤为重要。近年来,红原县通过补施有机肥、补播草种、补植灌木、修复沙障、防风林带和修复围栏等措施,对治理地区进行了成果巩固。

与此同时,红原县全面加强草原沙化治理区后期管护,从*策机制和工作引导上明确管护区牧民的职责和义务,采取项目后期管护和生态公益性岗位草原管护员巡查管护等形式,强化草原沙化治理区管理,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目前,该县已安置生态公益性岗位个,引导牧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资源管护,获得劳务收入,实现增绿与增收、生态和生计有机统一。

沙化地原属牧民承包到户草场,使用权属于牧民,禁止过度放牧直接影响了牧民群众的经济收益。针对这种情况,红原县委、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牧民群众参与草原沙化治理获得劳务报酬,并给予沙化草场承包户补助,减轻牧民群众因草原沙化治理造成的损失。截至目前,该县已支付牧民管护费用.13万元,有效助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为让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观念深入人心,红原县还充分利用“马背宣讲团”“姐妹宣讲团”等民间公益组织,通过走村入户发传单、开讲堂、读手册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及环保知识讲给牧民听。同时,引导牧民群众在房前屋后、沙荒风口种植本土树种,开展源头治理,完成由放牧人到治沙人的转变,争当草原沙化治理的践行者、宣传员、守护人。

昔日风沙地,今朝批绿装。走过12年的治沙之路,如今红原县草原沙漠化已实现可控可治理。今后,红原县将致力于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加大资金、科技投入力度,探索防沙治沙新模式,让牧民群众在参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同时实现增收致富目标。

主管:中共红原县委宣传部

主办:红原县融媒体中心主编:袁泉审核:牟静洪编辑:泽郎仲供稿:万雪投稿邮箱:hyxrmtzx

.
1
查看完整版本: 昔日风沙地今朝披绿装红原县草原沙化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