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红原,不少网友首先想到的是
波澜壮阔的红色文化
多姿多彩的生态文化
浩瀚神秘的宗教文化
多元包容的门户文化
而说到刷经寺
绿树成荫,步步皆景
上期小编带大家品尝了美味的酸菜水饺
今天同我一起赏景打卡网红新地标
——刷经寺公路分局
缓缓走进服务区,“守护天路”的主题雕塑格外引人注目,它结合了现代艺术手段把三代阿坝公路人对“雪域天路”的坚守与奉献刻画的淋漓尽致。一座座山、一条条路、一代代人,难以想象他们曾经经历的峥嵘岁月,现在看来,正是这些在守护中传承、在传承中突破、在突破中创新的“公路人”,才让“血脉天路”绚丽多彩,造福一方。
前行几步,记者在旁边的草地上发现了一个稀奇的老物件,看到展板上的介绍,突然缓过神来,原来这就是在当时那个条件下的“压路机”。展板上这样写道“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没有压路机的情况下,只能用石碾子压路,石碾子体积大,重达2吨多,需要几十人拉动,牵引绳索非常粗大,长达四五十米,两边分別还拉出许多稍细一些的绳索供每一个筑路工人使用。拉石碾子时,每一个筑路工人必须步调一致使出全身力气才能拉动,还需要将绳索紧紧套在身体上并系上扣子扣,推拉石碾子,直到现代化压路机的普及,石碾子才退出历史的舞台。最原始的工具碾压出现代化的公路,也碾压出了民族团结的天路。”
把目光转向两路精神文化展厅,从成阿公路修建到08年汶川大地震,几十年里对这一片区公路历史的概述,让人深受洗礼。精心制作的浮雕生动再现了当时修建成阿公路的岁月。年11月成阿公路通车,当时的通车典礼就在刷经寺召开,而今来到这里却有了别样的感受,历史物件和感人故事,总让人赞叹不已。老一辈的“公路人”留下的历史印记犹如一面镜子,映照着几代人的传承,也见证着这一片区的沧桑巨变。
回眸红原交通发展历程,从“晴天一路尘、雨天一路泥,春季翻浆路、冬季冰上行”,到如今县、乡、村三级公路网络逐步完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公路密度从年建县时的0.06km/km2增加到年的0.22km/km2。今天牧道四通八达,乡乡村村通油路,国道、、省道、线贯穿全境,阿坝红原机场建成通航,成兰铁路、久马高速正在加快建设,川青高速、川甘高速开始规划,红原已是离内地中心城市最近的大草原。
历史何尝不是最好的教科书
可以“诉往事、思来者”
一批批模范先锋
一个个老物件
从没有路到如今上等级的沥青路面
从人工养护到机械养护
一代代的“公路人”顽强拼搏
不懈奋斗
用坚守和进取展示那一代人的蓬勃朝气
主管:中共红原县委宣传部
主办:红原县融媒体中心主编:袁泉审核:牟静洪编辑:泽郎仲供稿:彭明燕段金晶投稿邮箱:hyxrmt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