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原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国防大学90后女研究生直播重走长征路金
TUhjnbcbe - 2021/6/10 23:11: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优惠活动 http://life.southcn.com/g/2016-04/08/content_145586366.htm

金陵晚报双拥周刊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红色追寻》活动

长征传承励人生

红色追寻兴时代

国防大学90后研究生直播重走长征路,感受历史脉搏

□郭领领


  时间的节奏总是比我们能感知的快一些。已经被呼唤了17年,4月1日有人记得过愚人节,有人记得翩翩少年张国荣,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呼唤着帅气的飞行员王伟。


  民众认知的成长跟国家一样,都是需要有个过程的。两年前,我有幸跟着新华社的几位小伙伴一起重走长征路,连续11天、12场直播,边直播边感受80年前历史的脉搏:那是一个纯粹的时代,那是一段不缺乏奇迹的岁月,那是一个传奇的时代……

于都,长征出发的地方


  从江西于都出发,一路行至宁夏将台堡。我们沿着红*当年走过的路:江西于都,广西灌阳、兴安,贵州娄山关、遵义、习水,四川石棉安顺场、泸定桥、宝兴夹金山、红原日干乔草原,宁夏六盘山、将台堡……
  

直播团队在中央红*长征总出发地——于都河渡口,左一为于都中央红*长征出发纪念馆副馆长张小平

第一场直播在于都,长征出发的地方。据说这是一路上排名前三的繁华县城。夜景很美,街道很热闹,于都市民也超级热情。很多很多街边的小店、加油站、公园小路都以“长征”、“红*”等为名。我特地跑去问是不是*府要求,老板们都在那里笑,告诉我是他们自发的。在于都,这样的自发行为有很多,志愿传承编草鞋、义务红歌演出的“长征源”合唱团等等……难怪当年周恩来总理感慨“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现在也是这样啊!


  于都人民的“亲”,可远不止我们在大街小巷看到的这些。历史漫翻,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组数据:于都参加红*先后有6.8万余人,占当时全县人口的五分之一,相当于每家每户至少有一人参*;每5个红*里就有一个于都人;于都为革命牺牲有姓名可考的烈士人,其中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烈士1.1万人,差不多每一公里就倒下一位于都儿女;从于都走出了16位共和国将*。现在,于都依然有很多红*后人,讲起先辈的故事,很多人忍不住泪洒衣襟。红*勇士们从这里出发,很多人再也没有回来。他们用热血谱写了一部史诗,铸就了共和国的根基。

编草鞋的老爷爷说“草鞋”

央视《焦点访谈》聚焦《红色追寻》


  在纪念馆里我们看到一位编草鞋的老爷爷。他的妈妈当年就是给红*做草鞋的。草鞋,在红*长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记载,长征出发前五个月,苏区人民像竞赛一样,赶制出20万双草鞋送给红*。老爷爷告诉我,打好一双草鞋需要5个小时。现在愿意学打草鞋的人越来越少了。以前有个助手帮他,两个人会节约很多时间。


  我穿着袜子试穿了草鞋,脚踩在草鞋上还是很舒服的,如果光脚就会很扎人了。草鞋踩着很舒服,却没有安全感,仅有一个鞋底,四面固定的是绳子。老爷爷说,草鞋要晾干不能晒干,不然会很扎人。抵御蚊虫叮咬或是保护皮肤不擦伤是不可能了,很难想象红*是如何穿着这么薄薄的鞋底、没有鞋面的草鞋翻雪山、过草地、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的。


  十送红*的歌声一响起,我的眼泪就不由自主地在眼睛里打转,仿佛回到了82年前长征开始在渡口的送别,有一种热泪盈眶的冲动。第一次觉得红歌的旋律这么动听,红歌唱出来会这么感人。据说这个合唱团叫“长征源”,是当地很有名的民间合唱团,由上百位红*后代组成,每周都会进行两三场公益演出。于都中央红*长征出发纪念馆副馆长张小平说,其实长征精神就是不管有多少困难,都不害怕不退缩,只要想办法只要向前走就一定会胜利。

“我们这一路走得太幸福”


  走过一些路,才知道辛苦;登过一些山,才知道艰难;趟过一些河,才知道跋涉;跨过一些坎,才知道超越。


  大渡河边,我们背着石头体验负重行*的辛苦;夹金山下,我们喝下红*当年的“御寒神水”辣椒水;在日干乔沼泽草原,像红*炊事兵当年一样背上行*锅……寒冷、劳累、困顿、缺氧,通过切身的体验,尽可能感受、还原当年万千年轻的红*战士经历过的千难万险。尽管这样,我们的直播所能还原的都只是皮毛,没有枪林弹雨的威胁,没有前后夹击的绝望,没有缺衣少食的困窘,我们这一路走得太幸福。


  在雪山上,我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高原反应,晚上睡不着,依靠吸氧缓解。随着海拔的增高,呕吐、头痛、无力的感觉越发强烈,甚至深夜浑身发冷,无法入眠。但这对我们而言,只是能适应就上不能适应就下的选择题。而当年的红*没得选,再苦再累再难受,咬着牙互相拉扯着也要爬过去。因为他们脚下所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新生,都是足以照亮整个民族的希望和“正能量”!

“红*坟”的故事

直播团队在遵义战役题字石前


  在遵义,红*烈士陵园中有一座红*卫生员的铜像。年1月,红*长征到达遵义,这名年轻的卫生员医术高明,在当地救治了许多百姓。一次外出救治病人时,队伍提前转移,卫生员追赶部队途中,被敌人残忍杀害。


  老百姓对他很有感情,就自发地把他埋在路边,因为不知道他的名字,碑上就刻了“红*坟”三个字,当地人一直亲切地称呼他“小红”,老百姓感恩“小红”,口口相传,甚至有人常来祭奠,把他当成“菩萨”祭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们才知道,“小红”实际是红*卫生员龙思泉。龙思泉走了,“小红”的故事却流传了下来。

作者感言:走在新时代长征路上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红色追寻》活动


  “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


  走在新时代长征路上的我们,仍然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都是具有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事业。改革强*路上,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新形势、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深化国防和*队改革的新考验、*队现代化转型和使命任务的新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强固革命*人的精神支柱,传承我*我*的红色基因,加强理论武装,保持“我们的真正优势”,在大时代风浪面前坚定信仰无所畏惧。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一个民族是不能丢掉精神来源的。作为青年官兵的我们,比任何时候更需要继承发扬长征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数”说长征:为什么说长征是一个“奇迹”


  有一些关于长征的数据,放眼世界史都堪称“奇迹”!


  ●红*战士平均年龄不足20岁,指挥员平均年龄不足25岁,队伍中“娃娃兵”屡见不鲜;


  ●他们的武器是简陋的长枪大刀,食物是难以下咽的野菜树皮;


  ●他们遭遇的大战超过场,平均每3天就激战一次,并且常常是在数天未进食和经过长途奔袭的情况下投入战斗;


  ●平均每走米就有1人牺牲,他们还愿走下去……


  作者简介:郭领领,90后,高中毕业后入伍,考入原南京*治学院*事新闻传播系,年考入该系研究生,现为国防大学*事文化学院文化传播系级研究生学员。在校期间曾到新华社、解放*报实习,年9月,参与并担任新华社重走长征路《红色追寻第一季》主播;年参与策划并主持《*营首届网络春晚》,参与录制央视《点赞中国——~“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展播特别节目》,被评为年度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榜样。长期担任解放*报微博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防大学90后女研究生直播重走长征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