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原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藏族礼俗文体礼俗之锅庄
TUhjnbcbe - 2021/6/19 14:16:00

藏族礼俗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自治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阿坝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全州辖13县市,其生活区域、民风民俗、方言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居住在若尔盖、红原、阿坝、壤塘、松潘等地的“安多藏族”,居住在金川、小金、马尔康、理县、黑水、汶川等地的“嘉绒藏族",居住在九寨沟县的“白马藏族”等区域格局。

接下来,小编节选了由四川省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阿坝州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著的职业技能培训教材《藏族礼俗》部分章节,为大家展示藏族民俗风采......

(PS:教材主要以阿坝州藏族礼俗为素材编写,由于民风民俗、文化礼仪的区域性差异较大,难以面面俱到,仅对阿坝州藏族礼俗做概略介绍。)

文体礼俗篇目录

1.藏戏

2.锅庄

3.祭祀舞蹈

4.白马舞蹈

5.民歌

6.体育竞技

锅庄

阿坝州藏族锅庄分为牧区的草地锅庄“俄卓”(安多方言,意为“跳圆圈”)和农区的的嘉绒锅庄“达尔嘎”(嘉绒方言,意为“跳舞”)两大类。

俄卓

俄卓,在达尔嘎的基础上融进了青海藏舞和地方色彩,属自娱性舞蹈。草地牧民以游牧主,常年身着皮袍,行走端庄、沉稳,因而俄卓舞蹈动作幅度小,身体略前俯、后仰,双手上下摆动。舞蹈风格热情欢快、奔放有力。步伐以点踏、擦地、跺脚为主,是骏马扬蹄、擦蹄、跺蹄的逼真模拟。歌词富有草原特色,以吉祥欢乐为内容。音乐一拍一步,节奏严密,调式上与草地山歌、颂歌、牧歌有明显差别。旋律带有草原辽阔、舒展的风格,明亮细腻,清新悠扬。每逢节日、庙会、男女集体聚会,必欣然起舞。常唱的歌词有:

哎勒,请你往上看

那里有什么景色?

那是白云朵朵的蓝天

哎勒,请你往下看

那里有什么景色?

那是穿绸缎的美丽少女

达尔嘎

嘉绒锅庄是藏民族文化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民族歌舞的一大种类,又称“圈舞”,其舞蹈动作主要有踏步、扯步、下腰、下蹲、屈膝、含胸、顺摆、拉手、甩袖、回旋等。嘉绒锅庄无乐器伴奏,舞随歌起,以歌伴舞。在节庆日、儿女婚嫁、修房造屋、朝山、丰收之后及一切聚会集会的场所都可以在一起跳锅庄。锅庄舞大多在旷野,根据场地的大小,几人、十几人、几十人乃至数百人围在一起,中间放上一坛砸酒,点燃篝火,共同舞蹈。现在也常以锅庄的形式来表达欢迎来客之意。

开始跳锅庄之前,要举行砸酒开坛仪式。开坛的人必须是既有学问又能说会道的长者。开坛的人说的都是嘉绒藏语,开坛仪式的第一步:先在柏树枝上放一些红灰,然后再挑一些酒糟放在上面,祭祀山神,祈祷山神保佑村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第二步是为人们祈祷平安吉祥;第三步是歌颂*,是他们使嘉绒儿女翻身得解放,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

之后,由老者领舞,献酒和哈达。锅庄舞开始后,由男队领头,中、老年女队随后,青年女子最后。男队领舞者必须是德高望重、能歌善舞的长辈,整个舞蹈过程由他指挥。锅庄组织者排在第二位,主要是领唱。男女两队围绕中心反复旋转,呈现多种队形,其中以嘉绒旋图队形最具特色,造型十分优美。随着舞蹈节奏逐渐加快,由肃穆庄重变得热情奔放,高昂而粗犷。长袖翻飞,男子舞姿洒脱,女子舞姿舒美,歌者、舞者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

嘉绒锅庄的内容丰富多彩,其歌词可以分为歌颂日月星辰、高山大川、田园森林、生产劳动、丰收果实、忠贞爱情、理想追求,祈福祝愿,追求美好生活,具有扬善弃恶的积极意义。

嘉绒锅庄的特色是形式自由,布局严谨,动作幅度大,节奏稳慎,舞步刚健豪放,舒缓自如,旋律优美动听,如行云流水。其变化敏捷轻松,先轻歌曼舞,继而豪放激烈,步入高潮则显得跌宕起伏、变化多姿,更体现了嘉绒藏族人民热情好客、奔放有礼、落落大方和爱憎分明的性格,也表现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嘉绒锅庄的种类分为达尔嘎底(大锅庄,宫廷舞)和达尔嘎任(小锅庄,民间舞)两大类。

达尔嘎底产生于隋唐时代,是在一定场合,由领头人带队,表演带有敬仰崇拜之意的歌舞形式。其音乐为有层次、有序列,传统内容和创新内容相结合,有首有尾的固定舞曲。整个舞蹈场面宏大,气势壮阔。开始前,要举行隆重的咂酒开坛仪式,由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其唱词优美,形象的比喻里蕴涵着深沉的哲理,曲调婉转优美,舞步缓慢,舞姿端庄稳健,情绪含蓄虔诚,具有浓郁的藏族礼仪舞蹈风格。达尔嘎底起跳的第一首舞曲为小调商调式的《德让斯嘎尔玛让波》,结束舞曲为大调宫调式的《扎西学》。

达尔嘎任属民间自发性娱乐活动,最能充分体现真实感情。不拘时间、地点,男前女后围圈而舞,有喜事时跳舞,丰收时跳舞,高兴时跳舞,只要有一家人或几家人先跳,便会引来全寨子的男女老少,连臂或徒手踏歌起舞,循环往复,通宵达旦,尽兴方止。歌词以劳动、生活、爱情及家乡风光景色、鸟等题材为主,许多时候是即兴发挥,现编现唱。嘉绒锅庄在历史上曾一度与“西藏歌舞”“甘孜踢踏”“巴塘弦子”并列为我国涉藏地区四大舞种。

农区的锅庄异彩纷呈。马尔康锅庄最为原生态,金川马奈锅庄最为激昂,小金、黑水、理县等地锅庄最为轻盈内敛和欢快。

马尔康嘉绒锅庄保持了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原汁原味,被誉为“中国圈舞的活化石”。

2004年,马尔康举办了首届嘉绒锅庄节,对全县各乡镇乃至各村寨原生态锅庄文化进行了一次集中展示,因演出规模大、参与人数众多,创下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规模最大的圈舞锅庄展演活动”纪录。马尔康市被四川省文化厅评为“四川省首批民间艺术(特色文化)之乡”。

嘉绒锅庄节在保持原生态锅庄的基础上,对锅庄表演形式有所突破,既反映了马尔康悠久的“哈休”古文化风韵,又表现出豪放飘逸的嘉绒千年锅庄风情。锅庄节坚持民族化、个性化、特色化、艺术化的原则,以马尔康嘉绒民歌、嘉绒锅庄为基本元素,面向整个嘉绒地区收集、选取相关素材,通过专业的艺术手法,使锅庄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符合大众审美情趣,成为马尔康嘉绒藏族文化的名片。

如今每天*昏,在阿坝州文化体育广场总有数百人里里外外围成圆圈,跳起欢乐的锅庄。人群中既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中年男女,还有几岁的顽皮孩童;既有马尔康镇的藏羌回汉居民,又有天南地北的远方游客。广场锅庄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业余生活,也成为马尔康市一道亮丽的城市文化风景线。

马奈锅庄是流行于大金川流域嘉绒藏族锅庄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承袭古东女国遗风,以独特的服饰、舞蹈、曲调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有“民族歌舞娇妍奇葩”之称。每当遇到节庆佳日,四乡八里的人们汇聚一堂,身着十分讲究的嘉绒藏装。男子头戴皮帽子或博士帽,腰宽、袖长的华贵藏袍;项上佩戴嘎乌盒;腰上佩吊短刀一把,短刀鞘外嵌珊瑚,银缕花纹,甚是精美;脚穿工艺讲究的特制藏式皮靴,十分英武。女子身着艳丽长衫,腰缠金银装饰制成的花带,在下装前后穿条围带,后方加一宽围裙,脚穿精巧藏式皮靴,头上搭黑色或白色绣角花头帕,少女头帕则绣有鲜艳花朵,肩披牛羊毛织红白相间的披风(南巴),十分漂亮。

较为隆重的锅庄舞会场面十分宏大,表演者达数十或数百人,甚至更多。舞前男女各自牵手,成半圆形分列两队相向站立,由长者祭颂,举行咂酒开坛仪式。男女领舞人出列到舞场中间,女领队手捧哈达或帕子,行三拜礼,送到男领队手中,授权并期望他带领跳好这场舞。在领舞者带领下,逐渐形成面向中心的圆圈状,有节奏地,先慢后快,边歌边舞,沿弧线前行。时而旋转,时而后退,时而展肢,时而舒腰,形成多种队列变换。舞时不同的曲调配以不同的舞步,男声高亢,女声悠扬,时而领唱,时而对唱,时而合唱,此起彼伏,激情奔放,尽显嘉绒男子之剽悍、女子之娇妍。马奈锅庄舞大多动作幅度较大,节奏沉稳,男子舞步刚健有力,舒展自如,而女子舞步敏捷、飘然、轻松、长袖轻舞,披风翻飞,美不胜收。

马奈锅庄舞会最让人激动兴奋的时刻是随着舞蹈进程的深入,音乐和舞蹈的节奏也随之加快,脚下的皮靴踢踏声加重,锅庄从文雅升至粗犷,音乐从沉稳升至高昂,场面由最初的肃穆庄重转换为热情奔放。只见女性挥舞水袖如白云遮天,披风翻动如朝霞映天,此时歌舞达到高度的统一和谐,男女两队都围绕中心,进进退退,身形反复旋转,声震山川,情感天地,一浪高过一浪,舞场上的人们像雪莲开放,像浪花泉涌。近几年,金川县把马奈锅庄作为重要特色文化,在普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品位,使马奈锅庄成为在全国独树一帜的文化品牌,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马奈乡也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经整理编排的新藏羌锅庄,以简捷、优美、欢快、活泼见长,除作为重大节庆、集会活动的必备项目外,还作为运动、锻炼项目,成为城镇广场舞的主要内容,并传播、影响到阿坝州以外的许多地区。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由阿坝州文化局和文化馆在传统锅庄的基础上将藏羌锅庄改编、整理,出版了一套完整的《阿坝藏羌锅庄》歌舞磁带和光碟,其节奏明快,歌词富有新意,容易普及。很快,藏羌锅庄由城镇迅速向广大农牧区,由州内向州外及国际推广。藏羌锅庄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魅力,成为阿坝州的一张文化名片。

(PS:教材主要以阿坝州藏族礼俗为素材编写,由于民风民俗、文化礼仪的区域性差异较大,难以面面俱到,仅对阿坝州藏族礼俗做概略介绍。)

未完待续

.....

总编辑:何君

总审读:周智泉

值班副总编辑:刘树刚

编委:梁敏

主编:梁敏

执行主编:陈勇强赵凌

编辑记者:尤莉

素材提供:阿坝州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办公室

投稿邮箱:15808370837

139.com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藏族礼俗文体礼俗之锅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