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原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趣话安多嘉绒,这里是安多四大谷地之一
TUhjnbcbe - 2021/6/21 15:34:00
儿童白癜风能治疗好吗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3223.html

这里靠近汉地,和其他藏区相比文化习俗“不纯”;这里河谷高山,气候温热,生产方式有别于高原藏区;这里的人们笃信藏传佛教(也有苯教),称自己是藏族人,但有自己的“地角话”;这里的人喜欢藏族歌藏族舞,但也有自己独特的“锅庄”舞……问题来了,嘉绒这一地名因何而来?嘉绒的范围有多大?在很多人看来,这些问题似乎没有一个值得信赖的答案。阅读毛尔盖桑木旦大师的书,基本可以得到一个可信的梳理。


  地名咋起的?


  毛尔盖桑木旦先生十分肯定地说,嘉绒一词源自境内的一座神山——这就排除了“靠近汉区”、“炎热之地”等牵强附会的解析。在今天小金县和丹巴县境内,有一座神山,名叫嘉木查瓦绒(整个藏区的神山有比较清楚的“家谱”,该神山为藏区神山系统中的一座),这神山附近的河谷地带简称嘉绒,而在“山神护佑”下生活的附近居民自然而然被称为“嘉绒哇”。


  毛尔盖先生说,在藏文一些传记书中记载,历史上,将嘉绒、特绒、古绒和绒波热贡四地称为多麦地区四大温暖谷地(可惜书中没有介绍其他三地指今天的哪里),此外,也将东方嘉木绒、南方查瓦绒、西方工布绒和北方阿达绒四地区叫做雪域藏区四大谷地。


  这里还要顺便记一笔:四姑娘山——全国著名的户外登山基地,它也是一座神山(可理解为本地子神山之一,因为神山太多了!又不知道如何划分的“官阶”、“辈分”),其音译成“四姑娘”不如“斯古拉”更准确些,如果将附近的另一神山“陶武拉”理解为灶神的话,这“斯古拉”就是欢喜神,直译的话就是生神。为了旅游开发,有人故意将其名字翻译成四姑娘山,还“挖掘”出“四姑娘的传说”,其用心何其良苦,也能理解,只是,不要忘记问题本身是怎么一回事了。


  而流经这一带河谷的著名大河大渡河在藏语里称“嘉木鄂曲”,泪流成河之意,说的是这里的山神们为了利益众生,累得“汗流浃背”!


  居民咋来的?


  嘉绒甚至于“数千年前灌县、汶川一带就是藏人聚居区”,毛尔盖先生十分肯定地说。然而,不管本书还是其他有关史籍上,吐蕃的足迹最早踏上这片土地的史料记载始终停留在唐朝以后。


  倒是有确切的考古发现,距今五千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活。


  2000-2005年,四川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阿坝州文物管理所等部门组成大渡河上游考古队在嘉绒腹地的马尔康县考古,确认10余处新石器时代至秦汉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初步判定这一代人类生活遗址(叫哈休遗址)距今已有5000年-5500年。其文化因素包括本土土著文化、仰韶晚期文化、马家窑文化等。哈休先民经济形态为定居农耕为主,以狩猎、采集业为辅。


  那么,这些先祖的后裔是否就是今天的嘉绒人呢?如果说是,那他们口语中基本都是古藏语,看起来他们好像本来就是操这种语言的人群,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史料上说,远在公元前111年,嘉绒核心区马尔康就纳入了西汉版图,唐朝设置的保宁都护府“遗址”据说就是现在仍然能见到的县城西面的那一群土包。而*龙景区附近的川主寺镇,早在战国时就设置“湔氐道”,隶属蜀郡。然而说归说,无论是吐蕃的足迹还是古代王朝的管辖,我们今天很难找到唐朝以前的历史遗痕,只言片瓦都难以寻觅。也就是说,古代(唐朝以前),这片土地上究竟谁才是先民,还需要进一步考究。(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可以不信。)


  到了唐朝,属于安多地区的这一带嘉绒大地成为唐蕃的拉锯战场,这是不争的事实,相关的史迹,史料非常丰富了。


  “嘉绒十八土司”这个词大家耳熟能详,其实这是自明代开始的建制——由唐宋元朝代的边地管辖形式演变而来,并且一直到清末还在不断地完善巩固着这一统治形式。有意思的是,这十八个土司的“诸侯”权力如何形成的呢?


  毛尔盖先生认为,在赤松德赞时期,吐蕃势力完全控制着嘉绒一带,郎达玛被杀,吐蕃王权衰落,嘉绒一带的控制势力——那些驻守的将领们逐渐成了诸侯,统领一方水土,也就逐渐演变成十八个“王国”。此后,明清王朝在统治中“以夷治夷”,承认其地位,由他们负责辖区管制,归服中央王权(关于古代的土司制度,小编正在码字中,不期推出敬请垂注)。


  嘉绒地区的服装,毛尔盖先生认为是藏式的,只是由于农区以及气候的缘故有所变化。而语言,毛先生也认为是藏语,只是一个地方方言而已。藏传佛教传入这一带最早的、比较确凿的史实是赤松德赞时代翻译家毗卢遮那流放此地,至今在马尔康、松潘一带都有许多“圣迹”。其他就太多了,不细说。


  地名的传说:


  杂古脑今阿坝州理县境内。


  话说大渡河发源于今红原壤口乡,从源头顺河走十来公里就到了刷经寺,传说这里曾设有梭麿土司的印经院,故有此名。再顺河走到刷马路口,攀越鹧鸪山(古代有山路),在山的南麓就是杂谷河,河的尽头有一小村,名柯松,村民即是吐蕃扎氏族*队的后裔,早先为吐蕃派驻的*队。不远处有一按地形取名的地方叫米亚罗(地势低洼之意),此地到了杂谷河的中游,有地名叫扎西林——唐蕃战争时期,在这里吐蕃打了一次胜仗,为此在这里设宴庆祝,故得此名(意为胜利庆祝洲),扎西林汉语译成了“杂谷脑”,于是有了杂谷脑河,杂谷脑镇……


  芦花今黑水县县城所在地。


  从上述壤口乡往东翻越雅克夏山,就是黑水河流域。松赞时代吐蕃派兵攻占并驻守黑水一代。赤松德赞时,这里的首领哗变,吐蕃调派*队镇压,一名造箭的神勇带兵官率500勇士从驻地梭磨出发,一举平息了叛乱。此造箭的带兵官善造石堡为据点战胜敌人,因此叫“多喀尔”(善筑碉者),后来发音变成“多喀”,当地人又称“洛喀”,翻译成汉语干脆成了“芦花”。


  毛尔盖今松潘县毛尔盖乡,本书作者降生地。


  又遵上述从壤口乡出发,往偏北方向翻越辛孔拉山,骑马两天路程,就到了毛尔盖。


  古时,在毛盖北部有个岩洞,住着苯教僧人,毛尔盖人经常偷窃他的生活物品,于,这位苯教僧人施咒,意欲压制,然而,这地方却更加人丁兴旺,他们嘲笑苯教僧人说,你诅咒得越厉害,这里却越繁荣。于是此地得名毛尔盖(意思是被诅咒者得善果)。

安多黑牦牛微信扫一扫赞赏作者赞赏

已喜欢,对作者说句悄悄话取消发送给作者发送最多40字,当前共字人赞赏

上一页13下一页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趣话安多嘉绒,这里是安多四大谷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