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日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牦牛标准化养殖场
牧民将鲜牛奶倒入收奶桶
牧民将鲜牛奶送往移动收奶站
蓝天白云下,绿水奔腾、草肥牛壮……仲夏时节,走进哈拉玛大草原,映入眼帘的是红原现代畜牧业欣欣向荣的景象。
红原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是四川*河流域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五县之一,也是草原畜牧业大县,一直在青藏高原草地畜牧业发展方面起着引领示范作用。近年来,更是以生态有效保护、促进人草畜平衡、加快推进草原畜牧业现代化进程为核心,以完善生产体系、培育经营体系、提升产业体系为路径,推动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转型,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
7月4日,“牢记嘱托守护母亲河——行走*河‘’”全媒体新闻行动采访组来到红原县,探索红原县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牦牛从“靠天养”走向“科学养”
“哞……哞……”远处传来一阵阵牛叫声,放眼一瞧,上百头牦牛正探出头来等待投喂,场面很是壮观,走进红原县瓦切镇唐日村的唐日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时,记者被这样的一幕所吸引。
“为了缓解草场压力,合作社缩短了牦牛的放养时间。现在,这些牦牛一般是早上6点放出去,下午2点就要赶回来。”王青泽朗说道。
王青泽朗是合作社负责人,据他介绍,近年来,合作社以保障牦牛产业安全、品种安全、质量安全为目标,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配套了自然放牧草场、人工种草基地、分类养殖场等场地,推行自然放牧+棚圈保暖+分类补饲的“牧养结合”生态养殖方式,通过畜种改良、分区轮牧、冬季补饲的科学饲养模式,既有效提高了牲畜防病抗病能力和生产能力,又合理利用了草场资源,切实保护了生态环境。
随行的红原县科农局工作人员介绍说,为实现畜牧业经济快速增长与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双赢”,红原县从树立牧民保护草原生态观念入手,通过宣讲草原法、草畜平衡、草原保护补偿机制等法律*策,引导牧民改变传统观念,在减畜不减产的前提下,通过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减轻草场负担。
“没有成立合作社之前,牧民居住分散,草场零散,养牛效率不高,现在不同了,合作社将牦牛、草场整合起来,推动规范化、规模化养殖。”王青泽朗说,合作社与牧民“牵手”形成发展合力。截至目前,合作社每年经济增收约15万元,辐射带动当地农牧民户。
收奶模式从“传统”转向“现代”
“这是早上才挤的鲜奶,麻烦你们称一称。”“那些是检测过的牦牛奶,没有问题。”“请大家有序进行售奶登记。”……在红原县安曲镇果唐牧场的移动收奶站,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现在,我家有了新鲜的牦牛奶都会直接送往移动收奶站。”红原县安曲镇哈拉玛村牧民更尕乐滋滋地告诉记者,他家卖牦牛奶每年能赚13万元左右。
变化得益于红原牦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入驻。据了解,公司自主研发了集冷却、检测、过滤、储存为一体的移动收奶站,并根据牧场远近,在片区择中建立收奶站,确保牧民每天能在第一时间将挤出的鲜牛奶送至移动收奶站,从而保证鲜奶品质。
如今,通过“奶源公路+移动奶站”奶源体系建设,越来越多的农牧民愿意将牦牛鲜奶卖到这里,不仅收入可观,而且方便省事。
“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卖牛奶,既方便又能赚钱,真好!”刚卖完牛奶的安曲镇下哈拉玛村牧民旺秀初满脸喜悦地说,她家有50多头奶牛,每日产奶多斤,去年,她家仅靠卖牛奶就赚了8万多元。
据旺秀初回忆,以前售奶要统一送去很远的集中点,路途远、时间长,容易造成鲜奶酸度过高,从而影响奶源质量和价钱。如今,有了移动收奶站,再也不用长途跋涉卖奶了,也不用担心牛奶价格不好。
“作为红原县的龙头企业,红原牦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广大牧民群众延长收奶时间、扩大收奶覆盖面的需求,今年相对往年将收奶期提前了一个月,而且还计划延长一个月,并增加移动收奶站点位,全县收奶范围覆盖90%以上的广大牧民居住区,以实际行动提高牧民群众的收入。”公司负责人彭措扎西说。
“蓄”势扬帆开启新征程,勇立潮头绘就新画卷。
作为我州唯一的纯畜牧业大县,红原县基于资源禀赋在保障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将“现代畜牧业”作为全县支柱产业重点发展。
如今,一排排规划整齐的牧民定居房和牲畜暖棚交相辉映,一条条宽阔平坦的牧道伸向远方,一群群肥壮的牦牛在草原上惬意地吃草,一座座现代工厂在草原上高高耸立,一曲曲嘹亮的牧歌在风中飞扬,这一道道靓丽的风景让人真切感受到红原县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强劲脉动。
记者泽英赵明月银琪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