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原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高屯子十年寻羌影像展迎风的羊皮鼓传达
TUhjnbcbe - 2023/4/25 23:10:00
北京的最好皮炎医院 http://m.39.net/pf/a_9052592.html

为什么要花十年时间去追寻一群古羌后裔?中国人为什么对乡土、祖先如此情深?“寻羌”寻什么?身处东西方文化交锋交融的当下,我们内心的诸多疑问与期许,也许,都能在这些图文与影像里得到回应与启示。

11月12日—11月27日,高屯子“十年寻羌”影像展在成都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举行,活动举办以来受到不少观众和业内人士的好评,影像展以纪实摄影、纪实电影、非虚构文学三种语言展现出古老厚重的羌族文化。

优秀的民族文化值得被记录

23日,红星新闻记者来到展览现场,看到一位妈妈带着女儿前来观展,她向女儿解释作品的内容和背景,希望女儿通过照片慢慢了解了羌族文化。

展览现场

彝族歌手吉胡也慕名来到展览现场,在湖南卫视民歌竞唱节目《春天花会开》中,吉胡的一首原创歌曲《长子》,让许多人眼眶泛红,也传达出深厚的彝族文化。在吉胡看来,他和高屯子一样是民族文化的热爱者,优秀的民族文化值得被记录下来。

吉胡看了高屯子摄影展后表示,此次展出的黑白摄影作品与主题很搭配,对古老的羌族文化有清晰的呈现,作品特别耐看。吉胡还在现场向高屯子请教起了摄影方面的技巧,高屯子告诉这位年轻的音乐人,他是抱着对文化敬畏的态度创作了这些作品,拍摄者与被拍摄者关系一定是平等的。

高屯子(右)与吉胡(左)交流

高屯子透露,自己因一场大地震发起“帮扶计划”来到高山羌寨。“没想到,我与夕格羌人、与释比贵生一家就此结缘……更没想到,我的生活方式与拍摄方向,会被一群原想去‘救助’‘帮扶’的高山村民所改变,内心的长养反受到他们的救助和帮扶。”

据了解,高屯子曾经担任过《阿坝日报》文艺副刊编辑,后来他放下手中的笔拿起照相机,成了摄影家,九寨、*龙的山水,红原、若尔盖的草原,大地之美通过他的镜头震撼了雪域之外的人们。

高屯子

寻找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

“十年寻羌系列”是如今作为摄影家、独立电影导演的高屯子历时十年,以纪实摄影、纪实电影、非虚构文学三种语言平行表现的作品。

作品真实记录了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高山羌人敬天法祖、耕种劳作的生活境况,和大灾之后夕格、直台两个羌寨的七百多位村民离开世代居住的山寨迁往他乡,九年后回归故乡祭拜祖先、迎请祖神的感人历程。迁徙与回归路上,人与祖先、人与乡土、人与祖神的悲欢离合,令人感慨动容。

在搬离前,高山羌人通过释比祭天的羊皮鼓音、舞步、唱词来完成对祖宗神灵的告别,迎风的羊皮鼓传达出浓厚的民族文化。羌族人用最古老传统的风俗来宣告他们的迁移,在高屯子看来,这是一段可书并应记录的信史,它是我们中国人生命本源的情感共鸣。

本次展出的摄影作品,与高屯子新近出版的收藏级摄影集《十年寻羌》(幅图9万字)分类一致:由“迁徙与回归”“羌在深谷高山”“最后的释比”三个部分构成。展厅里与摄影作品携手并行的文字,多摘录于新出版的非虚构文学本《十年寻羌:人与神的悲欢离合》。

寻找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

“十年寻羌”系列作品同时撬动了两个重要主题:民族迁徙与文化转型。

前者是自古以来人类应对天灾人祸的惯常方式,对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后者则是农耕文明应对现代性进程影响的世界性现象。

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这两种现象在岷江、湔江上游古老羌寨同时发生。历史的断续、信仰的追寻、生活的改变,构成一个迷茫与挣扎的像场,影像(电影与摄影)风格典雅厚重,文字精准且有高度现场感,叙事的灵光与质感亦为时下同类作品所少见。

高屯子称,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有人对其所处的现实有一个真实的记录、真诚的书写,让真相呈现,使其成为一段可信的历史和诚实可信的见证。他表示,现在科技不断发达,无论如何变化,人与天地、人与祖国、人和祖先、父母的关系不会变,这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大家都在问“寻羌”寻什么?其实寻找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寻中国人真正的信仰是什么。

红星新闻记者张世豪实习生凌格文摄影报道编辑张世豪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屯子十年寻羌影像展迎风的羊皮鼓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