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原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杨敏根在高原的特色人才从何处来
TUhjnbcbe - 2023/6/13 22:29:00

12月13日,《光明日报》第7版刊发校*委书记杨敏署名文章——《“根在高原”的特色人才从何处来》。文中提到,西南民族大学建校近70年来,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坚持为*和国家战略服务,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建平台、聚人才、助发展,为西部民族地区培养特色创新人才,支持人才攀登事业高峰。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人才成为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作为民族高等教育镶嵌在祖国大西南的一颗明珠,建校近70年来,西南民族大学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坚持为*和国家战略服务,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建平台、聚人才、助发展,为西部民族地区培养特色创新人才,支持人才攀登事业高峰。

以特色学科构建青藏高原研究新平台

推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人才支撑是核心要素。高等院校必须充分发挥人才的引领支撑作用,助力民族地区全面发展。

西南民族大学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充分发挥民族学、畜牧学两大学科头雁作用,围绕学科集群建设需要,在西南民族研究、藏羌彝走廊研究、青藏高原畜牧生态研究等领域,拓展选人用人视野,广结学缘、广揽人才。

学校出台《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先后柔性引进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0余名。其中,国内草业科学研究顶级专家南志标领衔建立了“青藏高原南志标草业院士工作站”,搭建了学校青藏高原研究新平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牛书丽加盟,成功申报国家民委若尔盖高寒草甸生态站;复旦大学教授纳日碧力戈担任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南民族研究院特聘院长,带动学校民族学等相关学科发展。

为更好地服务青藏高原,西南民族大学在综合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在四川阿坝州红原县开始建设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旨在将科研成果向甘肃、青海、西藏、云南等省区推广辐射,推进青藏高原传统畜牧产业的现代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经过多年发展,基地共征地亩、租赁草地亩,与合作单位共同使用30余万亩草地,现已成为国内研究青藏高原的高端平台。

目前,基地已吸引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等15家单位的众多专家加盟,并与国外一些顶尖科研单位深化了合作交流。在暖季,平均每天至少30人以上的科研人员、学生在基地总部开展研究或实习,最多时每天达到多人。

以精准支持培育本土高层次人才

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必须精准出招、精准发力,从人才的内生动力出发,有针对性制定*策,提供分层分类服务,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大展其才。

西南民族大学是一所流淌着红色基因、交织着光荣与梦想的民族高校,为传承老一辈革命家、学校首任院长王维舟为*为国的精神,学校实施以其名字命名的“维舟人才工程”。“维舟人才工程”设置维舟学者(首席教授、领*教授)、维舟英才(中青年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和维舟青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个类别6个层次的特聘岗位,每年遴选一次,聘期4年,动态调整,为入选者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薪酬待遇,有力稳定了现有人才队伍,激发了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和工作积极性。

通过团队建设和项目资助等方式,学校已连续6年对校级学术创新团队进行资助,有11支学术创新团队入选省部级创新团队,培育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骨干人才。

1
查看完整版本: 杨敏根在高原的特色人才从何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