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本规划纲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实施相关规划方案、*策措施和建设相关工程项目的重要依据。规划期至年,中期展望至年,远期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发展目标
到年,*河流域人水关系进一步改善,流域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生态共治、环境共保、城乡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现代化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水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国家粮食和能源基地地位持续巩固,以城市群为主的动力系统更加强劲,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河文化影响力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流域人民群众生活更为宽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到年,*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河流域生态环境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全国领先,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到本世纪中叶,*河流域物质文明、*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水平大幅提升,在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战略布局
构建形成*河流域“一轴两区五极”的发展动力格局
“一轴”,是指依托新亚欧大陆桥国际大通道,串联上中下游和新型城市群,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创新为主要动能的现代化经济廊道,是*河流域参与全国及国际经济分工的主体。
“两区”,是指以*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平原为主要载体的粮食主产区和以山西、鄂尔多斯盆地为主的能源富集区,加快农业、能源现代化发展。
“五极”,是指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河“几”字弯都市圈和兰州-西宁城市群等,是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和*河流域人口、生产力布局的主要载体。
构建多元纷呈、和谐相容的*河文化彰显区
河湟-藏羌文化区,主要包括上游大通河、湟水河流域和甘南、若尔盖、红原、石渠等地区,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汇相融的过渡地带,民族文化特色鲜明。
关中文化区,主要包括中游渭河流域和陕西、甘肃*土高原地区,以西安为代表的关中地区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遗产富集。
河洛-三晋文化区,主要包括中游伊洛河、汾河等流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分布有大量文化遗存。
儒家文化区,主要包括下游的山东曲阜、泰安等地区,以孔孟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红色文化区,主要包括陕甘宁等革命根据地和红*长征雪山草地、西路*西征路线等地区,是全国革命遗址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生态保护
上游水源涵养筑牢“中华水塔”
上游三江源地区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水塔”,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面保护三江源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要素,恢复生物多样性,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发展。
中游水土保持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在河套平原区、汾渭平原区、*土高原土地沙化区、内蒙古高原湖泊萎缩退化区等重点区域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对水源涵养林建设区的封山禁牧、轮封轮牧和封育保护力度,促进自然恢复。结合地貌、土壤、气候和技术条件,科学选育人工造林树种,提高成活率、改善林相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强化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等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保护和恢复,积极推进生态廊道建设,扩大野生动植物生存空间。
*土高原固沟保塬
以减少入河入库泥沙为重点,积极推进*土高原塬面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坡耕地综合整治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在晋陕蒙丘陵沟壑区积极推动建设粗泥沙拦沙减沙设施。以陇东董志塬、晋西太德塬、陕北洛川塬、关中渭北台塬等塬区为重点,实施*土高原固沟保塬项目。以陕甘晋宁青山地丘陵沟壑区等为重点,开展旱作梯田建设,加强雨水集蓄利用,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
下游湿地保护谋划建设*河口国家公园
研究编制*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修复规划,谋划建设*河口国家公园。保障河口湿地生态流量,创造条件稳步推进退塘还河、退耕还湿、退田还滩,实施清水沟、刁口河流路生态补水等工程,连通河口水系,扩大自然湿地面积。
特色优势
推动杨凌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
支持*河流域农牧业科技创新,推动杨凌、*河三角洲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在生物工程、育种、旱作农业、盐碱地农业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在*河流域加快布局若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统筹布局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加大科技、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推动陕北等重要能源基地高质量发展
有序有效开发山西、鄂尔多斯盆地综合能源基地资源,推动宁夏宁东、甘肃陇东、陕北、青海海西等重要能源基地高质量发展。加强能源资源一体化开发利用,推动能源化工产业向精深加工、高端化发展。加大石油、天然气勘探力度,稳步推动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采利用。支持开展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等建设。
支持西咸新区等国家级新区做精做强主导产业
支持兰州新区、西咸新区等国家级新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做精做强主导产业。充分发挥甘肃兰白经济区、宁夏银川-石嘴山、晋陕豫*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用,提高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能力。
城乡发展
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沿*城市群
破除资源要素跨地区跨领域流动障碍,促进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高效流动,增强沿*城市群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打造*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推进建设*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一字型”、“几字型”和“十字型”
优化提升既有普速铁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干支线机场功能,谋划新建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形成以“一字型”、“几字型”和“十字型”为主骨架的*河流域现代化交通网络,填补缺失线路、畅通瓶颈路段,实现城乡区域高效连通。
“一字型”为济南经郑州至西安、兰州、西宁的东西向大通道,加强毗邻省区铁路干线连接和支线、专用线建设,强化跨省高速公路建设,加密城市群城际交通网络,更加高效地连通沿*主要经济区。
“几字型”为兰州经银川、包头至呼和浩特、太原并通达郑州的综合运输走廊,通过加强高速铁路、沿*通道、货运通道建设,提高*河“能源流域”互联互通水平。
“十字型”为包头经鄂尔多斯经榆林、延安至西安的纵向通道和银川经绥德至太原,兰州经平凉、庆阳至延安至北京的横向通道,建设高速铁路网络,提高普速铁路客货运水平,提升陕甘宁、吕梁山等革命老区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优化完善*河流域高速公路网,提升国省干线技术等级。加强跨*河通道建设,积极推进*河干流适宜河段旅游通航和分段通航。
加快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和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提升济南、呼和浩特、太原、银川、兰州、西宁等区域枢纽机场功能,完善上游高海拔地区支线机场布局。
推动西安至十堰、重庆至西安等铁路重大项目实施。
▲西十高铁穿越秦岭线路方案示意图
强化*河“几”字弯地区至北京、天津大通道建设,推进雄安至忻州、天津至潍坊(烟台)等铁路建设,快捷连通*河流域和京津冀地区。加强*河流域与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互联互通,推动西宁至成都、西安至十堰、重庆至西安等铁路重大项目实施,研究推动成都至格尔木铁路等项目,构建兰州至成都和重庆、西安至成都和重庆及郑州至重庆和武汉等南北向客货运大通道,形成连通*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铁水联运大通道。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支持西安、郑州、济南等沿*大城市强化国际交往功能,建设*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
高水平高标准推进沿*相关省区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赋予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支持西安、郑州、济南等沿*大城市建立对接国际规则标准、加快投资贸易便利化、吸引集聚全球优质要素的体制机制,强化国际交往功能,建设*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发挥上中游省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和经济历史文化等综合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
支持*河流域相关省区高质量开行中欧班列,整治和防范无序发展与过度竞争,培育西安、郑州等中欧班列枢纽城市,发展依托班列的外向型经济。在沿*省区新设若干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农牧业合作,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设海外生产加工基地。
建设郑(州)洛(阳)西(安)高质量发展合作带。
引导陕西、宁夏、内蒙古毗邻地区统筹能源化工发展布局,加强生态环境共保和水污染共治。加强陕西、山西*土高原交界地区协作,共同保护*河晋陕大峡谷生态环境。深化晋陕豫*河金三角区域经济协作,建设郑(州)洛(阳)西(安)高质量发展合作带,推动晋陕蒙(忻榆鄂)等跨省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