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原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你见过会飞的家鸡吗家鸡的飞行能力为什么不
TUhjnbcbe - 2023/9/9 2:18:00
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m.39.net/disease/a_5387123.html

本文参加百家号#科学了不起#系列征文赛。

在所有的鸟类中,并不是所有的鸟类都会飞,比如鸵鸟、企鹅这些翅膀高度退化的鸟类都是不具备飞行能力。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翅膀不退化的鸟都会飞,但是在我们身边就有一种翅膀没有高度退化,但是几乎丧失了飞行能力的鸟-家鸡。那么,家鸡长着翅膀,为什么几乎丧失了飞行能力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说一下原因。

家鸡的祖先就决定了它的飞行能力

现存的所有家禽和家畜都是人类早期通过驯化相应的野生动物得来的,家鸡当然也不例外。科学家们通过家鸡和野生原鸡的DNA分析和比对发现,家鸡与红原鸡是最为接近的,也就是说红原鸡是家鸡的祖先。

在许多资料中,把家鸡的发源地定义为印度,原因是在印度发现了距今约年的家鸡鸡骨。但是,根据我国的鸟类学家郑作新、薄吾成等组成的研究小组于年对家鸡的研究发现,我国出土的家鸡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约年。并且研究小组对这些出土的家鸡鸡骨进行了基因测序发现,家鸡最早是由我国人民将红原鸡率先驯化的(我国境内的原鸡亚种有海南原鸡和滇南原鸡),之后这些驯化后的家鸡,在亚洲各地传播,与其他地区驯化后的鸡杂交(爪哇原鸡和印度原鸡),最终形成了如今的家鸡。

红原鸡在野生环境下,主要栖息在低海拔(海拔以下)的植被茂盛森林或者是竹林中,这种原生环境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利于飞行,毕竟茂密的森林和竹林,想要像其他鸟那样振翅飞上天空,是很难的,而且即使是平行于地面向前飞,前方错综复杂的树木也会对飞行造成一定的困扰。

再加上红原鸡是一种留鸟(没有迁徙习性),没有长时间飞行的习性,所以,原生环境造成了红原鸡的飞行能力本身就不是很强,作为驯化后的家鸡,它的飞行能力自然也就强不到哪去。

当然,飞行能力不强的原鸡依然能够躲避天敌,它们靠的方式是营巢在灌木丛中,周围地面上相对空旷,所以一旦遇到危险,它们不是躲进灌木丛,就是迅速的跑掉或者飞上附近的树枝。

驯化的选择性

人类在驯化野生动物后,总是会按照人自己的需求或者说是意愿来慢慢地“改造”动物,家鸡也是一个道理。人类的祖先驯化家鸡也是为了充实自己的肉食来源,但是作为一种具有一定飞行能力的鸟类,人想要控制住家鸡就必须要束缚住它们,毕竟好不容易养大的鸡如果飞走了,那就是鸡飞蛋打。

所以,为了控制住家鸡,人一方面通过笼养的手段,限制它的飞行,一方面人工筛选那些飞行能力强的,筛选出来之后一般都吃掉了,留下那些飞行能力一般的,孵化后代。这样经过一代代的人为干预,家鸡的飞行能力逐渐的退化,然后在通过主动的喂食,让家鸡逐渐适应“饭来张口”的生活,最终达到在散养状态下,它们也不会飞走的目的。

因此,驯化后的动物都是经过人工筛选下的动物,而对于人来说一些不利的因素会主动被剔除掉,比如猪、狗的攻击性、鸡鸭鹅等家禽的飞行能力等等,最终家鸡的飞行能力变得比原鸡还要差。

生存环境的影响

在野生环境下,原鸡随时要面对天敌的捕杀,因此它的警惕性和逃生能力都是比较强的。但是,在人工饲养下,环境虽然从密林变为了空旷的地面,但是有了人类的庇护,家鸡反而变得相对安全,所以,在环境的改变下,家鸡的警惕性和飞行能力逐渐的都开始退化。

除了大环境的影响外,人工饲养下的环境也决定了家鸡的飞行能力的强弱。在养殖场中的肉鸡,都是用饲料喂养,这样鸡只需要4-5个月就能出栏了,相比封闭的养殖环境,较短的生长周期以及为了追求重量较大的体型,都是导致这些鸡几乎不具备飞行能力的原因。

而在散养的状态下,尤其是在依山傍水的环境中,家鸡的飞行能力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它们依然可以连续飞行几十米远,只不过,在人工筛选和主动投食下,它们即使如此能飞,也是在人的居住地附近活动,不会远离的。当然,与之相对的是,这些鸡(土鸡)的生长周期要比纯喂养的鸡长得多,而且成年个体的重量也要明显地轻于完全饲养状态下的鸡。

总结

家鸡并没有完全丧失飞行能力,尤其是散养状态下的家鸡,它们依然可以凭借着翅膀飞上墙头或者树上。不过,相对来说,家鸡的飞行能力要比它的祖先原鸡要弱一些,毕竟家鸡生存的环境相对安全,不需要用飞行来躲避危险,而且在人工饲养下,飞行的鸡对于人来说是一种不利的因素,所以,在人工饲养和筛选下,家鸡的体重比原鸡同比例增加了很多,再加上翅膀不经常使用的退化,共同组成了它们的飞行能力退化。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见过会飞的家鸡吗家鸡的飞行能力为什么不